当五粮液豪掷24亿跨界造车的消息传来,舆论场瞬间沸腾。这个以白酒闻名天下的品牌,竟用一款车标点燃了全网话题——有人调侃“开车不喝酒”的铁律被打破,也有人好奇这杯“工业浓香”究竟能酿出什么车。
揭开引擎盖,技术底色逐渐清晰。这款由凯翼智慧工厂代工的新车,底盘架构直接沿用第二代柔性平台,2700mm轴距与30万辆出租车验证的可靠性,虽无惊艳数据却胜在稳健。动力系统采取保守策略:先推1.5T+7DCT燃油版,后续跟进插混版本,0-100km/h加速9秒的成绩仅够日常通勤。最引人注目的是成本控制——依托五粮液与凯翼的供应链议价能力,入门款或以10.98万元杀入紧凑级轿车红海,这个价格比吉利帝豪L Hi·P低2万,却比长安逸动PLUS高1.6万。
试制车内饰藏着诸多巧思。双硬度发泡座椅兼顾柔软与支撑,12.3英寸悬浮屏放弃花哨设计转而强化CarPlay与华为HiCar兼容性,杯架底部暗刻的“52°”字样则成为社交媒体的新梗。不过80km/h时速下的A柱风噪暴露了工程短板,量产版能否通过密封条优化弥补这一缺陷,成为潜在买家关注的焦点。
用户群体呈现明显割裂。95后设计师阿瓜直言:“我爸觉得车标显贵,我只想发朋友圈。”四线城市汽贸老板老赵的经销商群里,大家赌着第一批车主是五粮液经销商还是段子手。这种代际认知差异,恰恰折射出传统品牌背书与年轻社交需求的碰撞——前者看重“大厂不跑路”的安心感,后者则将汽车视为移动的社交货币。
与竞品对比时,五粮液X的差异化优势跃然纸上。长安逸动PLUS以9.39万起售价和3年/10万公里质保主打性价比,吉利帝豪L Hi·P凭借绿牌优势和15万公里质保吸引限牌城市用户,而五粮液X的杀手锏竟是“品牌梗度”——当竞品还在比参数时,它已凭借车标话题占据消费者心智。有经销商提议推出“买酒送车”金融方案,若能落地,或将创造新的营销范式。
这场跨界实验引发行业激辩。支持者认为五粮液30年品牌资产可转化为流量密码,“喝酒不开车,开五粮液车”的魔性口号自带破圈效应,全国3000家经销商门店改造成“酒+车”体验店的速度,远超新势力建店效率。但质疑声同样尖锐:缺乏三电自研能力、数据积累薄弱,长期看恐沦为代工厂;买酒群体与购车群体存在天然隔阂,若无法打破圈层壁垒,极易陷入“两头不靠岸”的困境。
在联名款与生态布局方面,五粮液已展开大胆尝试。52°典藏版车漆搭配水晶档把的限量车型正在酝酿,“买一瓶酒抽一辆车”的营销剧本已写就。更令人遐想的是补能生态——依托经销商网络打造“白酒+咖啡+充电桩”综合体,车主充电时可品尝五粮液拿铁,这种场景融合或将重新定义汽车消费体验。甚至有内部人士透露,东南亚市场正在评估中,试图将中国白酒文化与汽车产品捆绑输出。
当车标热潮退去,五粮液面临关键抉择:是将24亿投入转化为研发、渠道、服务的系统能力,让车标从网络梗升华为文化符号;还是任由热度消散,让汽车项目沦为酒桌上的笑谈。这场实验的终极答案,或许就藏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