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现存最高最古老的木构佛塔,应县木塔近日因一部重量级影像文献再度引发学界与公众关注。这部名为《应县木塔》的四开本巨制,以超过千幅高清影像系统呈现这座辽代建筑瑰宝的斗拱、彩塑、壁画及装藏文物,被专家誉为"打开千年木构的视觉密钥"。
该书创作团队历时三年完成拍摄,采用8K超高清技术记录木塔2600余个构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团队首次运用红外摄影技术捕捉壁画底层笔触,发现多处被后世涂层覆盖的辽代原作痕迹。书中收录的7种《契丹藏》印本零卷影像,更是首次以出版物形式完整呈现这些深藏塔心的佛教瑰宝。
北京大学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教授在专题研讨会上指出,这部著作突破了传统建筑史研究的单一视角。通过比对新发现的耶律宗福墓志,书中揭示出应县木塔与庆州白塔、锦州大广济寺塔等同期建筑存在隐秘关联,"这些发现将辽代建筑史研究推进到网络化研究的新阶段"。
影像文献的编排方式颇具巧思。全书以登塔路线为叙事轴线,通过九个章节的明暗空间转换,构建出"纸上登塔"的沉浸体验。读者可随影像逐层探访:从三层宝生佛坐像的慈悲凝视,到五层除盖障菩萨的优雅坐姿,再到转角铺作的力学奥秘,每个细节都经过建筑史学家的专业解读。
该书出版方透露,典藏版与传承版已在预售阶段售罄,目前仅余普通版百余册。全部印制工作已进入折页装帧阶段,配套的数字资源库正在建设中,未来将通过线上平台开放部分高清影像。这种"实体书+数字库"的出版模式,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范式。
书中披露的诸多发现正在改写学术认知。例如通过对比木塔四层普贤菩萨坐骑的璎珞纹样,与云冈石窟第十窟的飞天装饰形成呼应,证实了辽代工匠对北魏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而装藏文物中发现的丝织品残片,经检测确认使用了失传的"辽缂"工艺,填补了中国纺织史的重要空白。
这部重达12公斤的影像文献,定价虽逾千元仍受热捧。出版方表示,所得收益将部分用于应县木塔的数字化保护。随着预售通道的开启,这场持续近百年的木塔研究热潮,正在通过新的传播形式延续其学术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