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成都汽车工厂智能化升级:56秒新车下线,生产效率与质量双提升

时间:2025-10-15 05:17:33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日,记者跟随“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团走进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实地探访这座西南地区汽车制造重镇的智能化转型进程。在总装车间内,新一代工业机器人正以每分钟数次的频率精准完成焊接作业,机械臂划出的弧光与数字化看板上的实时数据交相辉映,勾勒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跃迁的生动图景。

这座2009年落户龙泉驿区的现代化工厂,如今正经历着生产体系的深度重构。据产品管理部SUV车型产品经理李果介绍,企业投入数亿元实施生产线设备更新工程,已部署超过200台协作机器人,在冲压、焊装、涂装三大工艺环节实现90%以上工序自动化。特别引入的3D机器视觉系统,可对0.1毫米级的车身缝隙进行实时检测,将质量管控节点从终检环节前移至生产过程,使整车一次下线合格率提升至99.2%。

作为成都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一汽-大众的智能化升级具有示范效应。当前成都已形成覆盖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智能网联的完整产业链,集聚一汽丰田、沃尔沃等12家整车企业,配套零部件企业超过560家。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全市汽车产业营收达626.7亿元,同比增长21.1%,产量突破34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提升至28%。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政企协同的创新实践。今年8月,成都经开区管委会与一汽集团、大众中国签署捷达品牌发展合作协议,明确在研发制造、供应链优化、营销服务等环节实施数字化改造。三方计划三年内投入50亿元,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开发具备L3级自动驾驶能力的量产车型,推动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在总装线末端,每隔56秒就有一辆新车完成组装驶下产线。这个曾经需要300名工人协同作业的工序,如今通过AGV物流系统、智能拧紧设备和数字化总装线的协同运作,仅需80名技术人员即可完成。李果指着正在调试的AI视觉复检系统说:“这套设备能自动识别300余种表面缺陷,检测效率是人工的20倍,误检率却降低至0.3%以下。”

这种变革正在成都全域蔓延。今年1-8月,全市新签约重大产业化项目573个,其中先进制造业占比达67%,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持续领跑中西部。在龙泉驿汽车城,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基地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与之相邻的博世智能底盘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共同构建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新生态。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