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其官方微博“市说新语”披露,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该领域产品种类总数已突破18.1万种,覆盖企业达6000家,较2020年9月末实现品种数量91.4%的跃升,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9%。
细分品类中,智能耳机以12.2万种的规模占据主导地位,年均增长14.0%;智能手表紧随其后,2.9万种产品实现46.8%的年均增速;智能手环以2.8万种位列第三,但年均增速放缓至1.2%;智能眼镜虽仅有0.2万种,却保持23.5%的较高年均增长率。
区域分布呈现显著集聚效应,广东省以15.84万种产品占据绝对优势,形成全国智能穿戴产业的核心基地。北京市以0.65万种位列次席,与浙江省(0.32万种)、上海市(0.31万种)、福建省(0.28万种)共同构成第二梯队,形成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带。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手表与智能眼镜两大细分领域增速远超行业均值。前者凭借健康监测、运动追踪等功能的持续创新,后者依托AR/VR技术的突破应用,正在重塑消费电子市场的竞争格局。企业端数据显示,头部品牌通过技术迭代与生态构建,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智能穿戴设备的快速增长得益于5G技术普及、健康管理需求提升及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产品功能从单一监测向综合健康管理延伸,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