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硬件新势力Plaud携百元级设备入局国内,软硬结合能否突围红海市场?

时间:2025-10-17 03:09:48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人工智能硬件赛道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一家成立不足三年、总部位于深圳的科技企业Plaud,凭借其AI纪要产品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据公司预测,2025年其总收入将突破2.5亿美元,产品覆盖170个国家,出货量已突破100万台。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团队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差异化竞争策略。

Plaud的创业起点源于对海外市场的深度观察。公司合伙人、中国区CEO莫子皓透露,团队曾通过分析软件下载数据发现,尽管Google Translate等工具用户量庞大,但实际体验存在明显缺陷,而录音转写领域的需求却长期未被满足。“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忽视的痛点——如何高效记录并转化对话内容。”基于这一发现,Plaud以录音设备为切入点,推出了全球首款卡片式AI纪要产品Plaud Note,以及可穿戴设备Plaud NotePin,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

与许多依赖“投流”增长的硬件品牌不同,Plaud选择了一条以口碑为核心的扩张路径。莫子皓强调,硬件产品的持续发展不能依赖短期投放,而需通过稳定的产品体验赢得用户信任。“我们的设备不仅设计简洁,还深度整合了大模型能力,确保用户在使用100次后仍能保持80分的体验。”这种策略使Plaud在不到两年内实现100万台销量,且增长曲线平稳,未出现大幅波动。

2024年9月,Plaud正式回归中国市场,并将AI录音设备价格下探至“百元级”。这一决策背后,是对国内庞大需求的战略考量。莫子皓直言:“中国拥有14亿人口,对高效记录工具的需求同样迫切。从创立第一天起,我们就定位为全球化公司,国内市场始终是重点。”然而,国内AI硬件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远超海外,阿里钉钉、科大讯飞等巨头以及“出门问问”等创业公司纷纷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Plaud的海外打法能否在国内奏效,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国内用户软件付费意愿较低的现实,Plaud在定价策略上做出调整。莫子皓解释,由于采用国内大模型,中文语音识别效果更优、成本更低,因此中国区产品定价更具竞争力。但他同时否认“国内靠硬件赚钱”的说法:“我们更看重软硬结合的价值,中国区的目标不是短期销量,而是打造有品牌深度的产品。”

出乎意料的是,Plaud在国内市场的开局表现超出预期。莫子皓透露,产品上线第三天便登上全品类销量榜首,线下渠道合作热情高涨,包括多家机场店主动寻求合作。“销量比预期高很多,这让我感到惊讶。”但他强调,公司不会盲目追求市场份额,而是专注产品优化:“中国市场的份额与最佳产品不一定正相关,我们更愿意稳步发展。”

在竞争策略上,Plaud的核心优势在于团队规模与资源投入。莫子皓指出,公司拥有400余人的全球团队,并在多国设立办公室,而竞争对手可能仅由几十人负责相关业务。“更好的团队、更大的资源投入,能持续拉大差距,这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进一步解释,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软硬结合+大模型”的整合能力,而非单纯硬件复制。“白牌厂商可以模仿外观,但无法复制大模型算法,这不是做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在技术合作层面,Plaud采取了开放策略。莫子皓表示,公司会针对不同语种选择最优服务,例如国内ASR厂商中,哪个在特定场景下效果最佳就选用哪个。大模型则采用BYOK模式,ASR部分基于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部署集群。“Whisper模型的前处理、中处理和后处理环节复杂,这也是我们的产品体验优于同类服务的原因。”

对于“产品是否会被手机取代”的疑问,莫子皓明确否定:“如果容易被替代,我们早就受到冲击了,但实际并未受到影响。”他透露,团队在产品形态上有长远规划,未来会推出新形态设备,但具体细节暂不便公开。

在全球化布局中,Plaud与亚马逊云科技(AWS)的合作发挥了关键作用。公司后端研发负责人刘占坤回忆,2023年底接触云服务时,创业公司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技术支持不足,问题解决效率低;二是GPU资源获取困难。而AWS不仅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持,还在合规层面帮助Plaud应对海外市场的复杂要求。“欧洲的数据存储规定、美国对中国公司的顾虑,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处理。与AWS合作后,我们可以更专注于业务安全。”

谈及品牌定位,莫子皓表示:“我们不追求市场份额最大,而是希望成为最好的品牌。逻辑上,最优产品往往价格更高,但最贵的产品不一定卖得最好。不过,我们会坚持做最好的产品,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市场。”

更多热门内容
“极数”大模型开源 助力泛工业领域AI应用 破解数据价值挖掘难题
目前,“极数”大模型凭借其优越的通用建模能力,有效破解了传统专用模型在工业场景“数据稀缺、质量参差、环境异质”情况下的能力瓶颈,已在多个关键工业场景中成功落地。 在工业运维领域,“极数”大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钢…

2025-10-17

华为《智能世界2035》:解码10万倍算力与9000亿智能体的未来蓝图
· AI智能体应用工程师 当五大基础技术的共振波穿透现实,当超级智能体开始“行万里路”,谁能率先在芯片多维创新、绿色能源革命、海量存储方案、智能体平台生态、空间网络基建中占据高地,谁就将主导智能世界的新秩序…

2025-10-17

网易CodeWave发布智能开发能力,以AI赋能企业全流程研发新体验
产品设计场景下,只需要一个简单明确的需求描述,CodeWave智能产品设计助手就可以通过人机多轮对话交互的形式,实现从想法到落地,从模糊到澄清的产品设计全过程;甚至可以直接生成产品原型,完整包含菜单、列表、…

2025-10-17

贝恩与亚马逊云科技共探:中国软件企业出海正当时,四大要素助力全球化布局
本观察分析了中国软件出海的技术及市场势能,建议了软件企业重点关注的4个成功要素,并借鉴软件出海先行者的经验,分享了如何制定完善的市场和服务策略、强化综合能力建设的行动建议。 “基于全球最大的开源向量数据库M…

2025-10-17

2025云栖大会:天猫精灵全屋智能3.0发布,方太助力智能厨房开启“空间觉醒”新篇
2025云栖大会上,天猫精灵全屋智能3.0的发布引领行业从“设备联网”向“空间觉醒”跨越,而方太作为首家厨电合作伙伴的深度参与,标志着智能厨房正成为全屋智能的核心入口。 天猫精灵全屋智能3.0实现了三大技术突…

2025-10-17

瓴羊AgentOne:借阿里十年场景之力,开启企业级Agent新征程
瓴羊推出的智能小 Q 就完整覆盖了这些工作内容:问数 Agent解决的是一线人员“求而不得”的问题,业务人员用一句话就能完成业绩总结、波动归因;解读 Agent 从海量报表中定位关键信息;报告 Agent …

2025-10-17

大模型驱动证券业变革!中金程龙:以价值为锚、场景为钥重构竞争新格局
他认为,实现从效率提升到价值创造的质变,是大模型成为证券行业新质生产力重构竞争范式的关键。 在以鲜活的案例分享大模型如何切入业务场景的同时,程龙强调,证券行业应用AI实现范式重构的核心在于“价值为纲,场景为王…

202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