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我国规划小行星撞击任务:探索“天外来客”防御与资源利用新路径

时间:2025-10-18 07:32:55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近日,中国科学家透露了一项备受瞩目的太空任务:我国计划对一颗近地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以验证小行星防御方案的可行性。这一消息并非来自科幻电影,而是基于对地球安全的现实考量。小行星作为太阳系中的“不速之客”,其不定期造访地球的行为,始终引发人类的高度关注。

在“院士讲科普”系列讲座中,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详细介绍了这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根据规划,我国将对距离地球约1000万公里的小天体进行动能撞击,使其产生每秒3至5厘米的速度增量,从而改变其原有轨道。这一操作旨在确保该小行星在未来100年内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

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小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其中,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迹接近地球,被称为近地小行星。尽管这类天体撞击地球的概率极低,但其一旦发生,破坏力将极其巨大。科学界普遍认为,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全球约75%的物种灭绝。

小行星为何会撞击地球?其运行轨迹不仅受太阳引力主导,还受到木星、土星等太阳系行星的引力影响。木星作为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其他七大行星总和的2.5倍,对小行星的轨道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科学家推测,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原本可能形成一颗行星,但由于木星引力过强,吸收了过多物质,导致该区域最终形成了密集的小行星带。

从人类生命长度来看,遭遇小行星毁灭性撞击的概率极低,但若以数千万年乃至亿年的时间尺度衡量,这种可能性始终存在。地球历史上曾发生多次惊心动魄的小行星撞击事件,留下了大量撞击坑,深刻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例如,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北美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的浅海区域,形成了直径约18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撞击坑。科学家推测,这次撞击导致全球约75%的生物灭绝,恐龙因此退出地球舞台,哺乳动物逐渐成为地球的主宰,并演化出今天的人类文明。

更近的一次撞击事件发生在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20米的小行星以每秒约18公里的速度撞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这是21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小行星撞击事件。该小行星在约30公里高空爆炸,能量相当于约30颗广岛原子弹,冲击波击碎了约3000栋房屋的玻璃,留下了丰富的影像资料。

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河上空发生了一起近200年来地球遭遇的最大规模撞击事件。一颗小行星在此爆炸,能量相当于约1000颗广岛原子弹,冲击波导致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八千万棵树焚毁倒下。事发后数天内,亚洲与欧洲的夜空均呈现出暗红色。

面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人类设计了多种应对策略。例如,利用飞行器拖走小行星,但这一方法对大尺寸小行星无效;利用激光烧蚀小行星,但技术尚待发展;利用万有引力缓慢牵引并改变小行星轨道,但需要较长的预警时间。目前,技术最成熟可行的手段是动能撞击,即通过飞行器撞击小行星,施加外力使其偏离威胁地球的轨道。

2022年9月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航天器“飞镖”在太空中飞行308天后,成功撞上一颗小行星,完成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任务。此次实验选择的目标是一个对地球无威胁的双星系统,以防止人类操作失误将无害小行星导向地球。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首个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采用“伴飞+撞击+伴飞”模式,对目标小行星进行动能撞击,并评估撞击效果。科学家将在距离地球约1000万公里的地方,对迎面而来的小天体发射动能撞击器,改变其轨道约3至5厘米,确保小行星在未来几十年到100年内不会撞击地球。

监测小行星已成为全球各国的传统项目。人类已具备对小行星撞击风险的研判和预测能力,许多国家建有小行星监测系统。通过地基光学望远镜等设备,人类可以探测追踪危险小行星,预报撞击时间、落点和危害程度,并采取有效处置手段,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目前,人类已11次成功预警小行星来袭,时间误差较小。2008年10月6日,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和美国宇航局宣布,编号为2008TC3的小行星将于格林尼治时间10月7日2时46分由苏丹北部上空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事后观测表明,预计撞击时间与实际撞击时间的误差仅15秒。2024年12月4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云南姚安成功预警一颗直径约0.75至1米的小行星撞击。

吴伟仁院士认为,小行星撞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潜在威胁,但随着探测和防御能力的提升,人类与小行星的“亲密接触”不仅有助于预防危险,还将推动小行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太空资源的潜在利用开辟更多可能性。

更多热门内容
200余家企业高校齐聚成都,华为软件生态大会共绘产业发展新蓝图
在本次大会上,鸿蒙生态(成都)创新中心及GIIC联盟建设等重磅内容也逐一发布,全方位展现国产操作系统赋能千行百业的实践成果。 大会同期举办的华为生态成果展,设置了华为终端、鸿蒙+工业、鸿蒙+行业、鸿蒙+生活…

2025-10-18

AI视频新赛道:商汤Seko以可控性与普惠性,引领“成片智能体”新潮流
Seko可以做到自动剧本拆解、分镜生成、角色一致性控制等,来生成高质量AI视频,与Sora 2在成片智能体核心能力上实现对标。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创作可控性在AI视频生成中至关重要,这也是Seko相比Sor…

2025-10-18

烟台创想企服:以主动营销理论赋能中小微企业,搭建数字化共享生态
其运作方式是:一家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定制的营销工作流或智能体,在验证有效后,可以选择将其作为一个数字产品在平台上提供给其他有相似需求的企业。这个平台尝试构建的,是一个围绕企业营销数字化资产的共享生态,让资源与智…

2025-10-18

科技媒体人深夜挑战15篇稿件:AI写作工具如何成为高效创作新利器?
在绝望中,他偶然了解到了优采云这款AI写作工具。 林墨轩告诉我,他最初对AI写作持怀疑态度。令林墨轩惊讶的是,使用优采云生成的第一批文章质量远超预期。 更重要的是,优采云提供了丰富的编辑功能,可以对生成文…

202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