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充电设施“三年倍增”计划出炉:数量布局双提升,车网互动添新力

时间:2025-10-19 22:56:5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为破解电动汽车“里程焦虑”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出台《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全国充电设施数量将突破2800万个,公共充电容量超3亿千瓦,可满足超80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这一目标意味着充电服务能力将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倍增长,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充电设施总数达1806.3万个,相当于每5辆电动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覆盖密度显著提升,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充电桩超6万个,跨省长途出行充电难题得到有效缓解。然而,公共充电网络仍存在区域布局不均衡、设施功能结构待优化等问题,尤其在节假日期间,部分热点区域“人等桩”现象依然突出。

针对充电设施“有没有”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差异化布局策略。在城市端,要求新建居住区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确保居民“回家即充电”;在农村地区,计划在尚未建设公共充电站的乡镇行政区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农村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以沈海高速佛开段址山新能源服务区为例,该服务区通过增设充电桩,日均服务车辆超2000辆次,有效缓解了节假日充电压力。

为解决充电设施“好不好用”的问题,方案重点推进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全国城市将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含10万个大功率充电枪;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枪。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当前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仅45.5千瓦,难以满足节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热点区域的快速补能需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单枪功率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将成为未来建设重点,可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满足差异化补能需求。

充电设施的升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功能创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车网互动(V2G)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新增双向充放电设施超5000个,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通过充换电设施与电网的双向连接,电动汽车可在用电低谷时段“囤电”,在高峰时段向电网反向送电,助力电网“削峰填谷”。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电网运行效率,也让电动汽车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移动充电宝”。

从城市到乡村,从高速公路到居民小区,我国充电设施正从“中心覆盖”向“全域覆盖”转变。一个个充电桩不仅是电力出口,更成为能量双向流动的“神经末梢”,为分布式能源体系提供支撑。据初步测算,行动方案的实施将拉动充电设施设备制造和建设投资超2000亿元,形成“产业-民生-生态”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张覆盖城乡、智慧互联的能源网络,正为百姓绿色出行“续航”,为产业创新生态蓄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