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GPT-5数学突破的乌龙事件,在科技圈引发了广泛讨论。OpenAI研究员Mark Sellke在社交平台宣称,GPT-5成功找到了10个著名厄尔多斯数学难题的解法,另有11个难题取得重要进展。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全网关注,许多人误以为GPT-5独立破解了这些困扰数学界多年的难题。
OpenAI高管Kevin Weil也在社交平台转发这一消息,强调GPT-5在数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另一名研究员Sebastien Bubeck更是兴奋地表示,AI驱动的科学加速时代已经开启,两位研究员仅用一个周末就借助GPT-5解开了10个厄尔多斯难题。然而,这场欢呼很快被泼了冷水。
谷歌DeepMind CEO哈萨比斯直接在Bubeck的推文下回复称,这实在令人尴尬。他引导公众查看Thomas Bloom发布的关键说明。作为erdosproblems.com网站的创始人兼维护者,Thomas澄清,OpenAI的说法明显夸大了事实。GPT-5只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早已存在的论文,这些论文中早已解答了这些问题,只是他个人尚未发现相关论文而已。网站上的“未解”状态仅代表他尚未找到相关解答,而非数学界没有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GPT-5并未独立破解任何厄尔多斯难题,它只是比人类网站管理员更迅速地在互联网上检索到了已知答案。事后,Bubeck删除了之前的推文,并表示自己并非有意误导,原本以为表达很清楚,对此感到抱歉。他强调,发现已发表文献中的解法依然是一种进步,因为检索文献本身就很困难。
目前供职于meta的LeCun也在评论区调侃称,这次他们被自己吹嘘GPT的言论坑惨了。他用“Hoisted by their own GPTards”这一改编自英文俗语的表达,讽刺那些盲目吹捧GPT的人。这场乌龙的关键在于,宣传发言模棱两可,让人们误以为GPT-5自主解决了非常难的数学题,而这种误导性说法还被自家人进一步夸大。
尽管此次事件引发争议,但GPT-5在数学领域的能力并非完全子虚乌有。此前,数学家陶哲轩曾用GPT-5解决数学难题,他直言,如果没有AI帮忙,完成同样任务需要花费数小时编写代码和调试。GPT-5还在数学教授引导下,首次将定性的第四矩定理扩展为带有显式收敛率的定量形式,并在量子复杂性理论方面给出关键证明思路。
有网友认为,此次事件反映出GPT-5急于证明自身能力,反而弄巧成拙。也有人引用卡帕西的访谈论断,指出AI领域的大进展节奏似乎正在过去,大众对AI突破的敏感度降低,若非真正的大突破,总想搞个大新闻,反而容易出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