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深度学习领域权威专家指出,现有智能体存在三大核心缺陷:认知能力局限导致无法持续学习,多模态交互能力不足影响复杂任务处理,以及缺乏与人类协作的主动性。“它们记不住用户指导的内容,更无法自主操作计算机系统,本质上还是不够好用。”卡帕西通过具体场景举例说明,当前智能体在需要连续决策或跨模态理解的任务中表现尤为薄弱。
针对业界普遍看好的2025年“智能体爆发年”预测,卡帕西提出明确质疑。他认为当前行业存在工具开发超前于基础能力建设的结构性矛盾,部分企业过度追求自动化而忽视人机协作的本质需求。“全自动化系统并行编写代码的未来图景令人不安,这可能导致人类程序员被边缘化。”他特别强调,真正理想的AI系统应当成为程序员的协作伙伴而非替代品。
在具体技术路径上,卡帕西主张构建“可解释的智能协作体系”。他描述理想中的AI助手应具备主动查询文档验证操作的能力,在不确定时及时与人类开发者沟通,而非通过概率猜测生成可能存在错误的代码。“这种协作模式能让程序员在实践中提升技能,而不是被动接收机器生成的产物。”他特别指出,过度依赖自动化可能催生大量低质量内容,形成“AI垃圾”泛滥的恶性循环。
尽管对技术发展节奏持审慎态度,卡帕西明确否认自己属于AI悲观派。他坦言相比硅谷主流的乐观预期,自己的时间预测要保守5至10倍,但同时强调这并不等同于否定技术潜力。“与彻底否定AI价值的人相比,我仍然对技术突破保持积极期待,只是认为需要更务实的推进节奏。”这位技术领袖的最新观点,为当前过热的人工智能投资潮提供了理性反思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