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再发力:模拟矩阵与光谱成像芯片研究获重大突破

时间:2025-10-21 03:20:4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在芯片领域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分别研制出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和亚埃米级光谱成像芯片,为人工智能、6G通信及基础物理研究开辟新路径。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团队联合集成电路学院,成功开发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模拟矩阵计算芯片。该芯片首次将模拟计算精度提升至24位定点水平,在求解大规模MIMO信号检测等任务中,计算吞吐量与能效较顶级数字处理器(如GPU)提升百倍至千倍。研究团队通过新型信息器件、原创电路与经典算法的协同设计,突破了传统模拟计算精度低、难扩展的瓶颈,将计算精度提升五个数量级,并实现16×16矩阵方程的协同求解。

实验数据显示,该芯片在32×32矩阵求逆问题中单核算力超越高端GPU,128×128规模下计算吞吐量达数字处理器的1000倍以上,能效比更是高出传统方案100倍。孙仲指出,这项技术可赋能6G通信基站实时处理海量天线信号,提升网络容量;在人工智能领域,能加速大模型训练中的二阶优化算法,降低对云端的依赖,推动边缘计算发展。目前,团队正推进技术产业化,力争将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市场应用。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课题组则另辟蹊径,首创可重构计算光学成像架构,研制出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该芯片实现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与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成像,攻克了光谱分辨率与成像通量难以兼得的难题。传统光谱装置受限于物理分光结构,而“玉衡”通过光子调制与重建技术,挖掘随机干涉掩膜与铌酸锂材料的电光特性,使每个像素均可获取完整光谱信息,成像分辨能力提升两个数量级。

“玉衡”芯片体积仅2厘米×2厘米×0.5厘米,在400至1000纳米宽光谱范围内实现高分辨成像。以天文观测为例,其快照式成像每秒可获取近万颗恒星光谱,将银河系恒星光谱巡天周期从数千年缩短至十年以内。凭借微型化设计,该芯片可搭载于卫星,未来有望绘制出前所未有的宇宙光谱图景。目前,课题组正基于原理样片优化系统,并计划在10.4米口径加那利大型望远镜上进行测试应用。

更多热门内容
从工具到伙伴:飞络SynergyAI数字员工重构未来职场协作新图景
飞络SynergyAI数字员工管理平台以大语言模型驱动的AI Agent为核心,结合MCP工具集,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及行为安全的多维度监控下,为企业提供安全、合规、高效的“智能体员工”。某企业在将Syne…

2025-10-21

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年内投用,聚焦机器人产业全链条布局
近日,位于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内的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进入收尾阶段,年内将完工投用,该中心将布局机器人产业发展。 5号楼和6号楼均为5层标准工业厂房,重点布局传感器、伺服电机、减速器、关节模组等机器人核心…

2025-10-21

黄石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揭牌 训练中心签约 推动产业转型与人才培育
10月18日,黄石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暨2025年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开幕式现场,黄石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正式揭牌,黄石市机器人训练中心(机器人产业人才基地)签约成立。产业园区将聚焦于智能制造…

202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