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互联网巨头竞逐智能汽车赛道:生态、数据与场景的全新争夺战

时间:2025-10-21 09:26:45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互联网行业巨头正加速涌入智能汽车赛道,一场围绕“车轮经济”的生态竞争悄然打响。从整车制造到技术赋能,从销售渠道到自动驾驶,不同企业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差异化路径,共同重塑中国汽车产业格局。

10月中旬,京东集团宣布与广汽集团、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定制化车型“国民好车”,并计划在“双11”期间启动独家销售。这一动作引发市场对京东造车的猜测,但实际运作模式显示,京东更倾向于发挥供应链优势——广汽负责整车生产,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京东则聚焦用户需求分析与销售渠道建设,形成“制造+技术+服务”的三方协作模式。

当前互联网企业布局汽车产业呈现三大路径:以小米为代表的“全链条造车”,通过自建工厂和品牌直接切入整车制造;以华为为代表的“技术赋能派”,通过智能座舱、电机系统等解决方案与车企深度合作;以及以阿里为代表的“算法支持派”,为宝马、奔驰等品牌提供车载大模型与算力支持。京东此次合作则开创了第四种模式——整合制造、技术、服务资源,打造闭环生态。

京东的汽车业务布局可追溯至2015年。当年刘强东个人投资蔚来汽车,2018年上线整车交易平台,2021年成立汽车事业部,2022年将“京东会”升级为“京东养车”,2023年养车门店突破3000家。此次推出定制车型,被视为十年积累后的战略延伸。业内人士指出,京东拥有10亿级用户购物数据,这些数据可转化为车型设计、功能配置的决策依据,形成独特的“数据造车”能力。

在生态竞争层面,智能汽车正从交通工具演变为“移动数据终端”。小米依托手机生态构建车机互联,华为通过技术输出扩大朋友圈,京东则试图将电商供应链能力延伸至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京东已形成覆盖购车咨询、配件销售、维修保养、二手车置换的完整链条,拥有近3000家自营养车门店及超4万家合作网点。

自动驾驶领域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今年5月,京东注册“Joyrobotaxi”商标,布局Robotaxi共享出行;7月发布L4级自动驾驶轻卡,具备24立方米载货空间和400公里续航能力。截至目前,京东在物流技术领域已获得超5000项专利,其中3000项涉及自动驾驶技术,形成“商用车自动驾驶+乘用车服务生态”的双重布局。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分析,电商行业正面临增长瓶颈,3C品类增速放缓,日用百货遭遇价格战,用户注意力向短视频平台迁移。智能汽车作为继手机之后的“超级入口”,承载着流量获取与生态闭环的战略价值。京东模式与华为类似,均通过输出数据系统和销售渠道参与竞争,避免直接涉足重资产的整车制造环节。

这种合作模式也面临多重挑战。首先是品牌责任风险,尽管京东明确划分合作边界,但消费者仍将产品与京东品牌直接关联,任何质量或安全问题都可能影响品牌声誉。其次是商业模式可持续性,汽车产业投入周期长、回报慢,与互联网企业惯常的“轻资产”模式存在冲突。最后是技术竞争压力,华为、特斯拉等企业已在智能驾驶领域建立数据壁垒,后来者需突破技术护城河。

曹磊强调,汽车产业竞争正从制造端向用户体验端延伸,互联网企业需解决自身业务痛点,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当汽车成为“第三生活空间”,掌握这一入口的企业将主导未来十年科技产业发展方向。这场“车轮大战”的最终胜负,或将取决于谁能构建更完整的生态服务体系。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