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期间,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围绕人工智能(AI)行业发展趋势、投资逻辑重构等话题发表了深度见解。他指出,当前AI技术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并强调科技能力与商业化落地的协同作用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刘二海将AI技术发展路径与互联网浪潮进行对比,认为通用技术演进通常经历“投入期”和“渗透期”两个阶段。他以互联网早期发展为例,指出电子邮件和网页浏览的普及依赖于思科、华为等企业构建的路由器网络及SP接入设施,而AI当前正处于搭建通用基础设施的阶段。他强调,基础设施需具备普遍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四大特征,目前AI领域的投资重点集中于模型开发、算力芯片及数据管理等底层技术。
在应用层面,刘二海特别关注汽车智能驾驶领域。他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已完成电动化转型,未来十年将进入智能化竞争阶段。相较于问答交互、编程辅助等典型应用,智能驾驶被视为具有基础性价值的领域。他同时提醒,智能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核心差异在于生产力跃迁,AI技术将重构流量端、用户端和产品端的产业逻辑。
针对市场关注的“AI泡沫”争议,刘二海认为当前行业存在局部过热现象,但尚未达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程度。他指出,典型应用的快速崛起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过程,短期热度波动属于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基础设施是否稳固、应用能否切实解决市场需求。
在投资逻辑方面,刘二海强调科技能力与商业化落地的“飞轮效应”。他表示,当前时代已从流量驱动转向科技驱动,软硬件结合成为核心竞争要素。以智能驾驶为例,技术能力是产业化的前提,但必须与车企紧密合作实现快速应用。他建议投资者关注基础技术和典型应用领域,避免过度追逐末端创新。
对于创业者能力要求,刘二海提出技术与产品人才的协作至关重要。他指出,技术出身者需加强产品化和商业化能力,产品出身者则要深化技术理解,这种跨界合作模式将成为行业主流。
在退出策略上,刘二海特别提及香港资本市场的战略价值。他认为,港股市场对科技企业的友好度持续提升,为投资退出提供了重要渠道。但他同时强调,企业生存能力才是根本,优秀企业能够抵御资本市场波动。他看好科技领域并购活动的活跃度,认为技术创新模块的价值将推动更多产业整合。
作为拥有二十年风险投资经验的资深从业者,刘二海领导的愉悦资本长期聚焦早期科技创新企业,在汽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推动技术出海。其典型投资案例包括蔚来汽车、摩拜单车、瑞幸咖啡等知名企业,覆盖智驾技术、智能家居、物流机器人等多个前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