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从科幻到现实:科学家探索火星种植,荒芜星球或迎绿色“菜园革命”

时间:2025-10-22 10:06:49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当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主角沃特尼用粪便为火星土豆施肥的情节引发热议时,现实中的太空农业研究早已突破了这一设定。美国航天局植物学家巴格比明确指出,人类排泄物需经过堆肥发酵才能用于火星种植,直接使用会导致微生物污染,这一细节揭示了太空农业对科学严谨性的极致追求。

火星土壤的天然优势为太空种植提供了意外助力。航天局专家吉姆·格林团队发现,火星地表富含硝酸盐类物质,这种天然肥料可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省去了人工合成肥料的复杂流程。更令人振奋的是,火星水资源获取方式远比电影设定安全——通过开采地下冰层或提取大气中的水蒸气,即可解决灌溉问题。

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场颠覆性的种植实验正在进行。研究人员采用"间作"技术,将番茄与豌豆混合种植于模拟火星土壤中,结果番茄产量较单一种植提升40%。但并非所有作物都适应火星环境,同一批实验中的胡萝卜因土壤成分差异出现生长停滞,这种"挑食"现象迫使科学家重新评估作物选择标准。

基因编辑技术为太空农业开辟了新路径。某科研团队通过修改水稻基因,使其根系在模拟火星土壤中延伸长度增加3倍,同时增强了对微量有毒物质的耐受性。这项突破若应用于土豆种植,预计可使发芽成功率提升至85%以上,为火星主食生产奠定基础。

中国航天领域的太空种植实验同样成果斐然。"天宫"空间站内,航天员已成功培育出生菜、番茄等作物,并实现食用。在微重力环境下,植物根系展现出独特的"向水性"生长模式,虽形态杂乱却能有效吸收水分,这项发现为封闭生态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关键参数。

太空植物的生态价值远超食物供给。实验数据显示,每平方米植物每小时可吸收22克二氧化碳并释放15克氧气,若大规模种植有望逐步改变火星稀薄的大气成分。这种"生物改造"计划虽需数百年时间,但已从理论阶段进入可行性验证。

不同天体的土壤特性差异带来意外挑战。某研究机构在模拟月壤中成功培育茶树幼苗,但移植至火星模拟环境后,植物在72小时内全部枯萎。这种"水土不服"现象促使科学家建立更精细的作物适应性评估体系,目前已有23种植物进入火星种植候选名单。

从土壤改良到基因优化,从作物筛选到生态构建,全球科研团队正以每年300余项实验的速度推进太空农业研究。当实验室里的幼苗突破重重障碍,在模拟火星环境中抽出新芽时,人类向星际生存迈出的这一步,已比想象中更接近现实。

更多热门内容
中科清能3kW@4.5K氦制冷机投产,为核聚变研究及能源转型添动力
该装备是目前我国核聚变领域已投产的最大制冷功率氦制冷机,将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CRAFT(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稳定运行提供支撑。3kW@4.5K氦制冷机的研制和投产,为我国超大功率超低温制冷装备…

2025-10-22

​宇树科技发布Unitree H2仿生人形机器人:新增人脸设计,身高180cm体重70kg​
10月20日,杭州宇树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正式对外发布 新一代仿生人形机器人UnitreeH2,H2最大的亮点是首次新增仿生人脸设计,填补了上一代产品在头部仿生领域的空白 有机器人行业从业者表…

2025-10-22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南昌启幕,前沿科技融合展现文娱教育新魅力
(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10月18日至20日,2025世界VR产业大会(第七届VR/AR产业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办。展会呈现了VR、AI与机器人技术在文娱、教育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为观众打造了一…

2025-10-22

陆朝阳领航:中国光量子计算机从追赶到领跑的创新之路
量子计算在早期的时候,在我们做到十个光子之前,是非常基础的研究;后来我们用九章这种新的方法之后,你可以看到光子进步的速度越来越快,已经开始慢慢从基础研究过渡到了应用研究和工程化、集成攻关这么一个阶段。我是一…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