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亚马逊“蓝鸟”仓库机器人亮相:整合多任务,提升运营效率并助员工减负

时间:2025-10-23 08:17:56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亚马逊在其仓储自动化领域再推创新成果——一款名为“蓝鸟”(Blue Jay)的多功能机器人系统正式亮相。该系统由多个悬挂于轨道的机械臂构成,末端配备智能吸盘装置,可精准抓取和分拣不同尺寸、形状的商品。据公司介绍,这套系统将原本需要三个独立工作站完成的拣选、分类和集货流程整合为一个高效单元,显著提升了仓库空间利用率和操作效率。

目前,“蓝鸟”系统正在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处仓库进行实地测试。初步数据显示,该系统已能承担亚马逊全球站点约75%的商品处理任务,涵盖拣选、打包、上架和集货等核心环节。公司技术团队表示,这套系统的设计初衷是减轻员工的体力劳动强度,同时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更高的运营密度。

作为仓储自动化领域的先行者,亚马逊的自动化布局可追溯至2012年。当年,该公司以7.75亿美元收购机器人企业Kiva Systems,开启了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序幕。此后数年间,其仓储网络陆续部署了多种功能各异的机器人,包括今年5月发布的具备触觉感知能力的“伏尔甘”(Vulcan)系统。这些技术积累使亚马逊逐步构建起覆盖货架取货、包裹分拣等全流程的自动化体系。

在宣布新系统的同时,亚马逊还推出了一款面向配送司机的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该设备集成人工智能、传感器和摄像头,可实时扫描包裹信息并通过投影界面显示导航指引、危险预警和任务提醒。司机视野中会清晰呈现客户地址、路线优化建议等信息,同时设备会通过音频提示潜在风险,如客户住所内的犬只等。眼镜配套的小型控制器设有紧急按钮,方便司机在行驶途中快速联系救援服务。据悉,该产品已与数百名司机合作完成多轮原型测试。

自动化技术的快速推进也引发了外界对就业影响的关注。《纽约时报》近日披露的内部文件显示,亚马逊自动化团队预计到2027年可通过技术升级避免在美国新增超过16万名员工招聘,每件商品的打包配送成本可降低约30美分。对此,亚马逊发言人回应称,相关数据仅反映特定团队的局部规划,不能代表公司整体人力资源战略。

公司强调,自动化升级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员工安全和工作体验。例如,通过引入机器人设备,可减少人工搬运重物的场景,从而降低工伤风险。不过,这一说法存在争议——2020年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配备机器人的亚马逊仓库工伤率反而高于传统设施。尽管如此,亚马逊仍在持续扩大自动化应用范围,其全球雇员总数已超过154万人(不含第三方承包司机),是美国第二大私营雇主。

为缓解员工对技术变革的担忧,亚马逊推出了机电一体化与机器人学徒项目,帮助一线员工掌握设备维护和监控技能,转向技术管理岗位。公司表示,自动化程度的提升将创造更多“高价值”工作机会。与此同时,亚马逊宣布将在今年假日季招聘25万名全职和兼职员工,招聘规模与过去两年持平。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预测,随着自动化仓库的普及,亚马逊到2027年有望节省高达40亿美元的履约成本。在技术投入方面,该公司近年来持续向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推广新技术,包括车载视频监控、驾驶行为评估应用和人工智能包裹识别工具,以优化“最后一公里”配送效率。

更多热门内容
OpenAI推出ChatGPT Atlas:AI赋能浏览器,智能交互重塑网络生态
仅当用户主动开启“浏览器记忆”时,ChatGPT才会记录浏览中的“事实与见解”,不会存储完整页面内容;用户可将不想被ChatGPT使用的记忆归档,或通过删除相关浏览历史来删除对应的记忆。 不过,也有网友反馈表…

2025-10-23

OpenAI发布Atlas浏览器:AI深度整合,实测体验是惊喜还是平淡?
AI 协助功能:在任何打开的文本输入框中输入内容时,ChatGPT 能提供实时修改建议和智能补全,帮你更高效地码字Agent(代理)模式:能让 ChatGPT 在浏览器中自主完成多步骤任务从今天开始,ma…

2025-10-23

阿里“C计划”蓄势待发:对话式AI赛道加速布局,争夺生态核心入口
而如今夸克推出“C 计划”,目的正是在对话式 AI 这一赛道完成突破,让夸克不再局限于搜索工具的标签,而是通过更自然、更深度的对话交互,将AI 能力渗透到学习、办公、生活服务等高频场景,真正从工具应用升级…

2025-10-23

赛彼思获阿里飞猪数千万战略投资 深耕AI直播赋能电商文旅行业
赛彼思公司自2024年2月成立以来,已为电商、文旅等多个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AI直播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直播效率与用户体验。 据悉,赛彼思已与多家知名电商平台、文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未来将围绕"AI+直播"…

2025-10-23

2025智能体元年启幕:中国AI全链条创新引领产业新变革
2025年被业内称为“智能体元年”,人工智能正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认知”走向“行动”。 与国际主流模型相比,中国智能体领域,展现出从底层算法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能力。华为、荣耀等企业,在端侧智能和…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