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这座有着“中国冷极”之称的偏远小城,全年封冻期长达210天,前往最近的主城区单程也需要近3小时。田宇就生长在这里,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购物对她来说一直是个难题。直到2015年,4G网络刚刚大规模普及,人们还在习惯寻找WiFi刷视频、看图片,移动支付也尚未完全普及的时候,田宇在一档综艺节目中第一次了解到拼多多,并被其拼单玩法和优惠价格所吸引。

如今,田宇的新家充满了从拼多多购置的物品,小到几块钱的洗碗布、清洁剂,大到数百元的洗漱台、坐便器,甚至上千元的冰箱、洗衣机,都通过这个平台拼单而来。十年间,拼多多从一匹电商“黑马”成长为拥有逾9亿年活跃用户、上千万活跃商家的国民级电商平台,主站和多多买菜已经深度融入城镇乡村的日常生活。
拼多多的成长,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更推动了互联网消费从“尝鲜”变为“日常”。在东北林区,性价比家电成为家庭标配;西北高原上,鲜活螃蟹端上了餐桌;西南山区里,新鲜榴莲也不再是稀罕物。这一切的背后,是拼多多通过创新的拼单模式,将分散的需求集中起来,直连田间地头和源头工厂,让消费变得更加实惠和有趣。
2016年,拼多多App上线仅三个月,宋宋就完成了她的第一单拼单——以半价购买了进口麦片。这种由熟人推荐、多人拼团的新型购物方式,让她感到新鲜又便捷。“不领优惠券、不加购物车,在微信内就能快速下单支付,还能分享给朋友一起拼单。”宋宋回忆道。几次拼单后,她发现拼多多似乎更懂她的需求,推荐的家居好物、当季水果总是能精准击中她的喜好。
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白嘎丽玛和丈夫曾经因为找不到羊而烦恼。自从在拼多多上买了几个GPS装在领头羊上,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她不仅用拼多多的实惠价格买到了灯具、一次性洗漱品和民宿特色地板革,还办起了一家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的收入最高能达到10万元。她说:“电商送来的新工具让生活和挣钱都变得更容易了。”
拼多多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城市,更延伸到了遥远的边疆和幽深的村落。在青海省夏吾特村,公保加将自家小超市改造成村级CBD,并建起快递驿站,承担全村快递件的收发工作。2022年起,拼多多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大幅降低了西行包裹的物流成本,村民网购变得更加划算。如今,每天进到“乡村CBD”的包裹超过100件,旅游旺季甚至接近200件,其中超八成来自拼多多。

在四川凉山的美姑县,交通不便曾让网购变得困难重重。但自从多多买菜将站点开进这里,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饱满的阳光玫瑰、青绿的油麦菜和鲜活的鲈鱼在下单次日抵达这座凉山腹地的小县城,多多买菜的名字被口口相传。作为网格站负责人,吉克古千说:“平台业务人员一度调集30人来帮忙送货,从早到晚都送不完。”如今,多多买菜已经成为美姑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年间,拼多多在商品丰富度、物流速度和服务完善性上都有了显著提升。从拼单爆款到涵盖衣食住行全品类,从“几天达”到“次日达”,从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到售后主动介入,拼多多的每一步成长都紧密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尽管技术在迭代、规模在扩张、玩法在创新,但拼多多始终坚持消费者导向,尊重每一分钱的价值。
在重庆山村,李春花起初是全村老人的“代购”,帮他们购买电饭锅、“劈柴尖”、电磁炉等实惠好物。后来,她甚至教会了不少老人自己网购。“老人们最在意的是东西要实惠、质量要过得去,关键是不能有邮费。”李春花说。而在海南县城,陈晨自2016年首次拼单以来,已经从职场单身女性成长为二孩母亲。拼多多既像街边十元店,又像无所不包的百货商城,默默记录着她的生活和工作。
坐在新家的沙发上,田宇打量着头顶的吊灯和浴室的奶油风一体柜,心中精心规划的家的模样逐渐重合。她心满意足地笑了,因为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而拼多多的第一个十年,不过是它改变更多人生活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