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上应大团队3D打印新突破:柔性热电材料为智能穿戴注入绿色动能

时间:2025-10-24 02:08:34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迅速普及的当下,如何为其提供轻便、环保且持久的能源,成为全球科技界关注的重点。柔性热电材料因能将人体热量或环境废热直接转化为电能,被视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技术。然而,受限于材料性能,传统柔性热电材料的转换效率较低,难以满足智能穿戴设备的实际需求。

近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材料技术学部传来突破性进展:2023级博士生秦杰在导师柯勤飞教授与杜永教授的指导下,通过溶液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聚合物包覆的硒化银基柔性热电薄膜。该材料在400K温度下功率因子达到2191.5μWm⁻¹K⁻²,刷新了3D打印制备柔性有机/无机复合热电薄膜的性能纪录,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能源供应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这一突破的核心在于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精准调控。研究团队通过协同优化异质界面、孔隙、晶界与位错,实现了Seebeck系数与电导率的同步提升,同时有效降低了热导率。“就像给材料‘精细调音’,让热电转换能力得到质的飞跃。”秦杰形象地比喻道。更令人瞩目的是材料的柔韧性:经过1000次反复弯折后,其功率因子仍保持93%以上,完美适配智能穿戴设备贴肤、弯曲的使用场景。

在制备工艺上,团队创新采用溶液3D打印技术,实现了“材料-器件”的一体化制备。传统工艺需要经过剪切、焊接、封装等多道复杂步骤,而3D打印技术通过一体化成型,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这为柔性热电材料的规模化制造与产业化推广开辟了全新路径。”杜永教授指出。

跨学科融合是这一突破的关键。柯勤飞教授在高分子聚合物设计领域的深厚积累,为材料的柔性与稳定性提供了重要指导;杜永教授在热电材料与器件制备方面的专长,则确保了能量转换性能的优化。“我们将高分子材料的柔韧优势与热电材料的转换能力相结合,打破了单一学科的研究局限。”柯勤飞教授强调,这种学科交叉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更为培养复合型科研人才提供了实践平台。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多个场景中展现出应用潜力。将柔性热电器件贴附于皮肤表面,可持续将人体热量转化为电能;团队研发的智能口罩通过检测呼吸温差信号,能实时监测呼吸频率与规律,为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日常管理提供新思路。杜永教授表示:“这些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更是有望解决生活难题的产品雏形。”

立足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依产业而兴、托科技而强”的办学理念,研究团队正探索将热电材料与香料香精学科结合,开发“功能性芳香新材料”。柯勤飞教授透露,未来可能在热电材料中融入天然植物香氛,实现“情绪香氛”等多元功能,让智能材料兼具实用性与情感价值。

据悉,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5, 16, 8497),论文第一作者为秦杰,通讯作者为杜永教授、柯勤飞教授及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洪敏教授。“科研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解决日常烦恼、让生活更美好的‘魔法’。”秦杰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柔性热电材料领域,努力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应用价值的成果。

更多热门内容
雷鸟Air 4登场:AI动态HDR+2D视频转3D,1599元起开启视觉新体验
智东西10月23日报道,今天雷鸟发布新一代AR眼镜雷鸟Air 4,还带来了雷鸟V3系列AI拍摄眼镜和雷鸟X3 Pro AR眼镜的秋季产品更新。除了Air 4,本次发布会上,雷鸟创新还发布了雷鸟V3系列AI…

2025-10-24

亚马逊AI+AR智能眼镜亮相,专为配送员设计,助力“最后一公里”高效安全投递
该眼镜面专为旗下配送服务合作伙伴(DSP)的配送员打造,集成了先进的 AI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体验,让配送员能够完全解放双手,并安全、高效地完成投递任务。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

2025-10-24

亚马逊回应“机器人取代60万工人”争议:展示新技术,承认AI或致总体员工数减少
10月23日,亚马逊在一场技术宣传活动中正面回应了“机器人将取代60万美国工人”的争议。公司发言人也重申,过去十年亚马逊在美国创造的岗位数量无人能及,并公布了即将招聘25万人的假日季计划,以此反驳“裁员”说法…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