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人形机器人赛道激战:54岁马斯克与39岁Brett的“未来博弈”

时间:2025-10-24 22:54:02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人形机器人赛道上,一场关于未来形态的较量正在上演。特斯拉与Figure几乎同时宣布推出第三代产品,但市场反响却大相径庭——当Figure 03以家庭场景视频刷屏时,马斯克的Optimus V3仅展示了操作爆米花机的片段。这场技术路线之争,折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产业思维。

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的叙事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在X平台发布的演示视频中,Figure 03在真实家庭环境中轻放碗盘、避开宠物、整理台面,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机器人生活"的可行性。这种去工程化、重场景化的展示方式,成功将产品从实验室推向公众视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斯克仍聚焦于AI芯片、执行器等底层技术,这些对投资者至关重要的参数,却难以转化为大众可感知的故事。

技术路径的分野在2024年春天彻底显现。Figure 02接入OpenAI模型后,首次实现了语音指令理解与任务规划,让机器人具备"理解人"的能力。而特斯拉坚持的视觉学习方案,虽具有可扩展性,却面临"看得见但摸不着"的困境——机器人能模仿人类动作,却无法感知操作力度。这种差异导致Figure 03已能完成3克压力的精细操作,而Optimus的机械手仍因执行器短缺停滞不前。

产业布局的速度同样拉开差距。Figure在加州启用的BotQ工厂年产能达1.2万台,实现从手工组装到流水线生产的跨越。同步启动的Project Go-Big数据集工厂,通过万台机器人采集日常任务数据,构建起覆盖厨房、仓库、办公室的"世界记忆库"。这种AI公司典型的"智能先行"策略,与特斯拉"系统优先"的路线形成强烈反差。马斯克在2025年初关闭Dojo训练中心,将资源全部投入算力与控制系统,这种稳扎稳打的打法虽确保了技术可控性,却错失了抢占舆论高地的先机。

组织架构的动荡进一步影响项目推进。2025年6月,Optimus项目负责人Milan Kovač离职,随后特斯拉对前员工创立的机器人公司提起商业机密诉讼。供应链方面,尽管囤积大量未安装机械手的机体,但关键部件生产仍严重滞后。这些现实困境迫使马斯克调整预期——从2023年宣称的"年底数千台工厂应用",到2025年仅能保证原型机在办公室走动,量产计划已推迟至2026年初。

Brett的加速策略则展现出新兴AI公司的灵活性。Figure通过自研Helix系统实现"看见-行动"的闭环,指尖压力传感与柔性外层设计,使机器人能安全接触人类。这种"先让智能跑起来"的思维,与其创始人背景密切相关——作为连续创业者,Brett没有特斯拉的产业包袱,得以将全部资源押注在机器人落地场景上。他在接受《Forbes》采访时直言:"我们不是为了展示而造机器人,而是要让它们真正进入世界。"

马斯克的谨慎源于多重考量。除了技术复杂性,他对控制权的担忧也影响项目节奏。在最新电话会议中,他坦言:"如果我建立庞大的机器人大军,会不会有一天被排除在掌控者之外?"这种顾虑与特斯拉整体AI战略密切相关——作为CEO,他需要为能源网络、芯片体系等业务留出容错空间,避免未完成的产品成为股价风险。

华鑫证券研报指出,马斯克的工作重心正在回归机器人业务,但多线并行导致进度滞后。而Figure的快速推进,本质上是一场叙事与技术的双重博弈。当后者用视频和数据集抢占公众想象时,前者仍在调试后台引擎。这种周期错位意味着,真正的胜负手不在谁先亮相,而在谁能让百万台机器人稳定运行——这考验着能源供给、制造工艺与供应链管理的综合实力。

更多热门内容
​新石器慧研全资持股 芜湖熵宇智行科技公司成立聚焦智能领域​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芜湖熵宇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子夷,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智能机器人销售、工业机器人销售、服务消费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人工…

2025-10-24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过会 国产高性能GPU将借资本东风加速发展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郑维汉)10月24日,国内高性能通用GPU产品领军企业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沐曦股份”)IPO申请成功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 有分析人士表示,沐曦股份将在…

2025-10-24

马斯克畅想Optimus未来:或成顶级外科医生,2026年初推3.0版年产量达百万
据《商业内幕》今日报道,马斯克在特斯拉最新财报电话会上表示,Optimus 可能成为“无限赚钱的秘密武器”,推动特斯拉利润再创新高,更称其将成为“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外科医生”。他补充道,特斯拉的目标是创造一…

202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