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近日因一项重大发现引发关注。在刚刚结束的第24次国际洞穴科学考察中,科研团队在该洞穴系统内新发现6具大熊猫化石,使双河洞的大熊猫化石总数达到52具,一举成为全球已知大熊猫化石最集中的区域。
此次科考成果于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举行的发布会上正式公布。据科研人员介绍,新发现的6具化石分布于洞穴不同层位,其中包含部分完整骨骼,为研究大熊猫的演化历史和古生态环境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这些化石的年代跨度从更新世早期至晚期,展现了该物种在西南地区的长期生存轨迹。
作为"亚洲第一长洞",双河洞系统总长已超过257公里,其复杂的洞穴网络为古生物化石保存创造了独特条件。自1987年首次科考以来,科研团队已在此发现包括大熊猫、剑齿象等在内的多种古生物化石,逐步拼凑出数万年前该地区的生态图景。此次新增的6具化石,进一步证实了双河洞地区曾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专家指出,双河洞大熊猫化石群的持续发现,对研究大熊猫的物种分化、迁徙路线及灭绝原因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这些化石不仅记录了该物种的形态变化,还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对动物群落的影响。目前,科研团队正对最新发现的化石进行详细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将在国际学术期刊陆续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