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固态电池三巨头陆续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行业格局再次引发市场热议。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三家企业业绩呈现显著分化,表面数据背后的战略差异逐渐浮出水面。
宁德时代则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经营哲学。第三季度185.5亿元净利润背后,是18.47%的毛利率和15.6%的净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均居行业首位。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在保持2590亿元营收规模的同时,权益乘数仅2.3倍,显示出极强的风险控制能力。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研发投入:前三季度120亿元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5%,累计持有专利数量逼近5万项。这种"左手赚钱右手烧钱"的模式,使其在固态电池领域同时占据当下市场与未来技术制高点。
亿纬锂能选择差异化突围路径。尽管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1.7%,但其在9月下线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已锁定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市场。这类场景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极高,却对成本相对不敏感,为技术迭代提供了理想试验场。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明确表示:"先在小型设备市场建立技术壁垒,再逐步向汽车领域渗透。"这种战略选择使其第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达营收的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产业链上游同样呈现繁荣景象。硫化物前驱体供应商三季度平均毛利率提升至42%,干法电极设备企业订单排期已延伸至2026年。某材料企业负责人透露:"主流车企半固态电池装车量环比激增230%,带动上游产能利用率突破90%。"技术突破带来的成本下降成为另一大推手,固态电解质单价较年初下降37%,为规模化应用扫清障碍。
但行业狂欢背后暗流涌动。三家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0亿元,却尚未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某新能源基金经理警示:"当前仍是技术路线竞赛阶段,任何材料体系突破都可能颠覆现有格局。"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专利争夺战中,中国企业虽占据数量优势,但在固态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等核心领域仍落后日韩企业1-2个技术代次。
这场技术马拉松中,宁德时代凭借现金流优势构建起"研发-盈利-再研发"的良性循环,亿纬锂能通过高端市场切入实现技术积累,而国轩高科则以资本运作争取时间窗口。三种模式孰优孰劣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固态电池行业的洗牌时刻正加速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