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从动物自护到人类抗菌新希望:我国团队发现“微观利剑”AM-X

时间:2025-10-27 13:28:46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人类与细菌的漫长博弈中,抗生素曾是扭转战局的关键武器。然而,随着耐药菌株的快速扩散,传统抗生素的效力正逐渐衰退,寻找新型抗菌策略已成为全球科研界的紧迫任务。近日,一支中国跨学科研究团队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通过模仿动物的天然防御机制,发现了一种名为“AM-X”的小分子抗菌剂,为应对耐药菌威胁提供了新思路。

在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长期暴露于充满病原体的环境中,却能依靠自身分泌的抗菌物质维持健康。例如,猪、牛、鱼类及昆虫的黏膜分泌物中,含有短肽、生物碱等天然抗菌成分,这些物质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或干扰代谢过程,形成动态防御网络。研究团队受此启发,采用“多组学”技术,对近300份动物黏膜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和质谱分析,筛选出结构稳定、合成成本低的候选分子。最终,一种由12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小分子“AM-X”脱颖而出。其独特的正电荷结构使其能精准嵌入细菌细胞膜的负电荷区域,破坏离子平衡,导致细菌“漏电”死亡。由于作用靶点为物理层面的膜结构,而非单一蛋白质,细菌需通过大规模膜成分突变才能逃脱攻击,这一高昂的“进化代价”显著降低了耐药风险。

实验室测试中,AM-X展现了卓越的抗菌性能。在体外实验中,仅需4 mg/L的浓度即可抑制耐碳青霉烯类大肠杆菌、耐多药铜绿假单胞菌等临床耐药株的生长,且作用速度比传统抗生素快2-3倍。细胞安全性测试显示,在有效抗菌浓度的10倍范围内,人类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的存活率仍超过85%,表明其毒性窗口较宽。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了AM-X的疗效:在小鼠皮肤感染、斑马鱼败血症和仔猪肠道炎症模型中,AM-X以凝胶、注射液和口服微囊三种剂型给药,均显著降低了靶器官的细菌载量,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动物存活率提升。尤为关键的是,连续两周给药后,未观察到细菌对AM-X的敏感性下降,初步证实了其“耐药门槛高”的特性。

尽管AM-X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仍面临多重挑战。研究团队指出,当前AM-X的化学合成效率需进一步提升,以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同时,其在体内的稳定性需优化,避免被蛋白酶降解。长期使用是否会影响人体共生菌群,仍需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进行持续监测。为此,团队已启动结构优化计划,通过替换部分天然氨基酸为非天然构型,提高AM-X的抗酶解能力;并探索与脂质体、可降解微针结合,开发皮肤贴片、口腔崩解片等新型剂型,以提升用药便利性。

在应对耐药菌的全球战役中,公众的支持与参与同样重要。专家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是减缓耐药菌产生的关键;同时,勤洗手、生熟食物分开处理、确保食物充分煮熟等基础卫生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新型抗菌分子的研发依赖公共资金支持和志愿者样本捐赠,参与正规临床试验不仅能为科学进步贡献力量,也是为未来医疗储备“武器库”的重要方式。

AM-X的发现,不仅是12个氨基酸的巧妙组合,更是跨学科协作、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果。它提醒我们,自然界中蕴藏着无数未被解锁的解决方案,而科学家的使命,正是通过创新技术将这些“天然答案”转化为守护人类健康的力量。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耐药菌再次肆虐时,人们能从药柜中取出一款含有“中国原创分子”的抗菌产品,而这份从容,正源自今日实验室中无数次看似平凡的尝试与坚持。

更多热门内容
湖北建成全国最大人形机器人训练场 加速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这里,从超市购物到餐厅服务,从家居整理到工业操作,按照数采订单的实际需求,23个高仿真场景和10多个临时场景中上百台机器人同步训练并同步采集数据,预估一年可采集超百万条环境交互数据,为机器人“大脑”进化提…

2025-10-27

巨头对话“AI+工业”未来:中国机遇、创新活力与工业AI新前景
“目前我还不确定他们能做到什么程度,但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人工智能模型会生成这列火车的第一版设计方案,而且这个方案与我们最终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会非常接近。” 王坚也赞同这样颠覆性的转变:“从…

2025-10-27

余承东再添新职,引领华为AI征程,共筑世界最强AI梦想
10月20日,华为招聘官微发布“全球顶尖AI人才招募令”,称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AI战队,构建领先世界的大模型,攀登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巅峰。 华为在招募公告中表示,所有对未来的想象都是保守的,AGI将是超…

2025-10-27

前百度副总裁景鲲携Genspark入局AI搜索,重构路径能否在硅谷再掀波澜?
在AI搜索这场新入口之战中,Perplexity的故事已经讲得够完整:率先推出产品、积累用户、估值飞升、与OpenAI生态深度绑定。在资本眼中,Genspark的价值有二:一层是用户层的留存与增长潜力;另一…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