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整体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山西汾酒凭借其独特的产品策略与全国化布局,交出了一份稳健的成绩单。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总收入329.24亿元,同比增长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14.05亿元,同比增长0.48%。这一表现不仅在行业调整期显得尤为突出,更使其成为少数实现营收与利润双增长的企业之一。
与行业整体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数白酒企业同期业绩出现明显下滑。数据显示,已披露三季报的上市酒企中,除贵州茅台与山西汾酒外,其余企业营收与净利润普遍呈现两位数降幅,部分企业净利润跌幅甚至超过100%。这种分化格局下,山西汾酒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韧性备受关注。
产品结构的优化是山西汾酒抵御行业寒冬的核心支撑。公司通过“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策略,构建了覆盖高端、次高端与大众消费的全价格带产品矩阵。其中,青花系列作为高端旗舰产品,持续拉升品牌高度;老白汾、巴拿马系列精准承接商务宴请与日常消费场景;玻汾则以高性价比巩固大众市场基础。这种多层次布局使企业摆脱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2025年前三季度,汾酒系列产品贡献收入321.71亿元,占总营收的97.7%,成为业绩增长的“压舱石”。
在市场拓展方面,山西汾酒的全国化战略进入深化阶段。由于本土山西市场已接近饱和(市占率超80%),企业将增长重心转向省外市场。根据规划,2025年至2030年为“全国化2.0”阶段,目标将省外营收占比提升至65%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这一战略已取得实质性突破:省外市场实现收入218.13亿元,同比增长12.72%,占比达66.47%,提前完成阶段性目标。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活跃区域的增速尤为显著,品牌跨区域渗透与渠道下沉策略成效显现。
品牌建设与渠道管理的双轮驱动,为全国化战略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品牌层面,企业通过高铁、机场等高端场景的广告投放,联合媒体打造《醉美中国年》等文化IP,强化品牌认知;在渠道层面,推出“汾享礼遇”终端激励体系,推进电商渠道会员精细化运营,并通过全流程费用管控提升渠道效率。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也增强了市场掌控力。
与行业竞品相比,山西汾酒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凸显。2025年前三季度,泸州老窖营收同比下降4.84%,净利润下降7.17%;洋河股份营收同比下降34.26%,净利润降幅达53.66%。而山西汾酒凭借稳健的增长态势,已稳固行业前三地位。这一转变源于企业战略的适时调整:从过去追求“汾酒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稳健压倒一切”,避免市场过热带来的潜在风险。
支撑长期增长的底层逻辑在于供应链与战略布局的双重优化。自2009年起,企业持续推进原粮基地建设,形成覆盖山西、吉林、甘肃、内蒙古等地的150余万亩标准化种植网络,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与供应链稳定。在市场层面,全国化2.0战略仍处于红利释放期,南方潜力市场尚未充分开发;产品层面,“青花+腰部+玻汾”的组合将持续优化结构;消费群体层面,针对Z世代的年轻化布局已初见成效;国际化层面,清香型白酒的品类优势与企业历史底蕴,为其拓展全球市场提供了想象空间。
当前,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高增长时代告一段落,企业如何通过产品创新、市场深耕与品牌升级实现可持续增长,成为关键命题。山西汾酒的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兼具战略前瞻性与战术可操作性的参考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