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近日在世博展览馆拉开帷幕,以“智慧赋能城乡建设,绿色引领低碳发展”为主题,集中呈现上海16个区在城市更新与绿色转型领域的创新成果。闵行区由莘庄工业区牵头参展,以“零碳园区”为核心,通过实物展示、模型演示与互动体验,全面呈现园区在绿色低碳建设中的实践路径与突破性成果。
展区内,绿色交通与新能源装备成为焦点。德国企业永恒力展出的i系列一体式锂电叉车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这款设备通过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设计,从生产到报废均实现“碳中和”,其橙灰相间的流线型外观与智能化操作界面,展现了工业美学与绿色技术的融合。企业负责人介绍,该叉车已连续四年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认证,此次展出的窄巷道叉车与自动化料箱堆垛机,进一步体现了高密度仓储与智能物流的绿色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时的科技带来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模型,则展示了低空经济与航空制造的前沿探索,其垂直起降技术为城市空中交通提供了低碳化可能。
在建筑领域,上海建科集团通过“绿色建筑模型”浓缩呈现了莘庄工业区三代绿色建筑的演进历程。从2004年首座生态办公示范楼,到2010年综合办公楼,再到2018年荣获国家超低能耗与健康建筑双三星认证的“莘庄10号办公楼”,模型以分层解构的方式,直观展示了建筑围护结构、能源系统与室内环境的绿色升级。施耐德电气与大金空调则以“零碳工厂”为案例,通过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与循环利用系统,呈现了生产运营全流程的节能降碳技术,其智能调控系统可实时优化能源分配,减少30%以上的能耗浪费。
莘庄工业区的“零碳园区”建设并非单一技术突破,而是依托“1+8”系统化实施路径构建绿色生态。其中,“1”为能碳数智化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与AI算法,实时监测园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数据,并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节能方案;“8”则覆盖产业、能源、制造、建筑、交通、资源、碳抵消与碳管理八大领域,形成闭环式绿色发展框架。例如,在交通领域,园区已布局光伏充电桩与氢能加注站,推动新能源车辆渗透率提升至60%;在资源循环方面,通过工业固废再生利用与雨水收集系统,实现90%以上的资源闭环率。
目前,莘庄工业区正以国家级“零碳园区”创建为目标,通过技术迭代与模式创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转型路径。其实践不仅为城市工业区升级提供了范本,更彰显了闵行区在“双碳”目标下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