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科研逐梦人张洪章:以报国之志,在太空书写科研新篇

时间:2025-11-01 10:55:4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一位身着航天服的青年面带谦和微笑,目光坚定而明亮——他就是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张洪章,我国第二位以载荷专家身份叩问苍穹的科研工作者。从山东邹平的乡村少年到即将踏上太空的探索者,张洪章用39年光阴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与坚守的奋斗史诗。

1986年,张洪章出生于邹平市临池镇望京村。父亲以"章"字寄予厚望,希望这个承载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代印记的名字,能指引儿子走向知识报国的道路。小学时,新数学课本发下的瞬间,他便与同学展开解题竞赛,整本书的习题在开学首周就被全部攻克。初中毕业时,这个总爱捧着书本的少年,已以全县前列的成绩叩开了重点高中的大门。

对生命科学的痴迷始于少年时期的哲学思考。当同龄人沉迷游戏时,张洪章却用积攒的零花钱购买科普读物,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反复追问:"人类能否破解生老病死的密码?"这种思考习惯延续到高中,即便文科成绩后来居上,他仍坚持"学理科才能改变世界"的初心。这种执着让他在高考中再次名列前茅,却也埋下了与生命科学擦肩而过的伏笔——2004年,他进入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开启了与化工专业的奇妙缘分。

大学四年,图书馆的灯光见证了这个年轻人的蜕变。从化学专著到生物文献,从石油化工到材料科学,他像海绵般吸收着知识养分。"化工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能造出轻便材料、研发救命药品的实用科学。"这种认知转变让他逐渐爱上这个专业,甚至在保研本校和出国深造的机会面前,毅然选择报考中国科学院顶尖研究所,开启了五年硕博连读的科研征程。

实验室的深夜常常属于张洪章。为验证一个实验数据,他可以连续工作到凌晨三点;当结果不理想时,整夜的辱转反侧成为常态。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换来丰硕成果:2018年,32岁的他已成为研究员,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然而,命运在此时抛出了新的命题——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将范围扩大至科研人员,这个消息让张洪章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

航天员训练的严苛远超想象。初次体能测试时,张洪章总是跑步队伍的末位,但他用应急绳将自己绑在跑步机上加练,直到被机器"甩"下来才罢休。更令人意外的是,多年坚持的太极拳竟成为训练利器:离心机训练时,他运用太极的呼吸法保护内脏;模拟失重水槽中,他借鉴"以柔克刚"的哲学,像鱼儿般在厚重训练服中自如游动。这种东方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他逐渐从文弱书生蜕变为健壮的航天员。

作为载荷专家,张洪章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在地面训练时,他不仅熟记每个实验的操作流程,更深入理解其科学原理。"空间站里的每个实验都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能在太空亲手完成这些项目,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参与的某项关键实验,将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太空环境验证。为此,他反复与地面团队沟通,确保每个细节都能精准落地。

从乡村教室到太空实验室,张洪章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干一行爱一行"的匠人精神。当被问及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时,他说:"科研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但航天工程更要求脚踏实地的严谨。现在的我,更懂得如何把奇思妙想转化为可执行的方案。"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或许正是他能在科研与航天领域双线突破的关键。

出征前夕,张洪章在训练间隙抚摸着航天服上的国旗标志。39年求索路,从解数学题到破解太空密码,这个始终带着温和笑容的山东汉子,即将在浩瀚宇宙书写属于中国科研人的新篇章。当被问及此刻心情,他望向窗外的星空:"国之大者在我心,这不仅是誓言,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使命。"

更多热门内容
抖音短视频批量制作选哪家?技术驱动与差异化方案助您精准匹配需求
它不仅仅是一家视频制作公司,更是一家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视频工厂”,其模式深刻改变了传统视频生产的成本与效率结构。 明确核心需求: 您是需要纯粹的视频产能(选一览科技),还是需要连带达人资源(考虑蚂蚁星球),…

202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