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营业收入达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表现突出,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29.37%,第三季度进一步提升至29.5%,不仅领先国内新势力车企,甚至超越了BBA、保时捷等国际豪华品牌。
然而,赛力斯第三季度净利润出现小幅下滑,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当季营收481.3亿元,同比增长15.75%,但净利润为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2.93亿元,同比下降1.39%。此前,市场对赛力斯全年净利润的预期为99.2亿元,第三季度的表现使得投资者对公司盈利增长的持续性产生疑虑。受此影响,10月31日,赛力斯股价下跌近5%。
从长期发展角度看,赛力斯利润增速的放缓或许并非负面信号。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50.6亿元,销售费用为159.9亿元,同比增幅均约15%。这些投入虽然短期内对利润形成压力,但从市场竞争角度,却是提升创新能力、巩固高端品牌形象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赛力斯将重心转向技术研发,旨在增强产品竞争力,并逐步摆脱对华为的依赖,构建自身的技术壁垒。例如,在9月举办的世界智博会上,赛力斯展示了自研的魔方技术平台。该平台是全球首个兼容超增程、纯电、超混三种动力形式的全栈式平台,显著提升了产品设计的灵活性和服务迭代的速度。公司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在静谧性和燃油效率方面表现优异,1升油可发电超过3.65度,成为问界系列车型的一大优势。
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源于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以及用户服务能力的提升。问界品牌在用户满意度方面表现突出,根据杰兰路发布的《2025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问界品牌获得2025年上半年品牌发展信心指数第一名,问界M9则以85.2分位列新能源车型净推荐值NPS总榜第一名。有投资人指出,用户对问界服务的高要求与对利润增长的期待之间存在矛盾,既要高端服务,又希望利润持续高增长,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挑战。
尽管利润表现亮眼,但赛力斯仍面临高负债率的隐忧。过去两年,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85%,是A股市场负债率最高的车企之一。虽然今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已降至76%,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缓解资金压力,赛力斯即将登陆港交所,成为首家实现A股+港股双重上市的新能源车企。
11月5日,赛力斯将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招股期间,公司受到资本热烈追捧,10月31日结束的IPO公开发售中,融资认购额超过1200亿港元,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约218倍。此次IPO募集资金的70%将用于技术研发,包括升级魔方平台架构、加大智能驾驶算法与鸿蒙OS座舱系统的投入,以及开发下一代电驱与增程系统,预计2025年起搭载于新车型。
港股上市不仅为赛力斯提供了更开放的估值体系和融资渠道,还为其全球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尽管目前赛力斯产品出海规模有限,但港股上市有助于公司对接全球资源,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然而,短期来看,港股IPO仍无法彻底解决公司的高负债率问题,流动资金紧张和对账期的依赖仍是潜在风险。
在减少对华为依赖方面,赛力斯采取了多项举措。除了持续注资引望以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外,公司还通过与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签署《具身智能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双方将围绕“面向多模态云边协同的智能机器人决策、控制与人机增强技术”项目展开协同攻关。
选择字节跳动作为合作伙伴,反映出赛力斯在战略上的转变。以往,在汽车领域,赛力斯更注重稳定性,华为的品牌力和产业链优势为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在具身智能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新赛道,赛力斯需要更开放和激进的合作伙伴,而字节跳动无疑是更合适的选择。这一合作被视为赛力斯的“下一场豪赌”,也是其突破传统车企模式的重要尝试。
目前,赛力斯正呈现“多线并进”的发展态势:通过注资引望加强与华为的绑定,登陆港交所拓展全球市场,押注具身智能开辟新赛道。尽管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可能逐渐收窄,但赛力斯仍具备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