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办的一场重要行业论坛上,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钱晓钧就产业互联网发展发表了深度见解。此次论坛聚焦企业数字化转型议题,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参与。钱晓钧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产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核心载体,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钱晓钧分析认为,产业链协同效率不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技术成果转化路径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他特别强调,产业互联网的突破性发展需要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技术赋能与模式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在具体实施路径上,他提出了三个关键方向。
首先是以数据智能驱动产业决策升级。通过搭建数字交易平台,产业互联网能够整合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数据,形成实时动态的供应链画像。这种数据穿透能力不仅解决了传统贸易中的信用验证难题,更将商流、物流、资金流转化为可智能调度的数字网络。例如,某工业品电商平台通过分析十万级供应商的履约数据,成功将采购周期缩短40%,库存周转率提升25%。
其次要构建分层赋能的数字化服务体系。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钱晓钧提出采用模块化改造方案。通过将数字化工具拆解为可组合的功能组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配的转型路径。某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引入轻量化MES系统,仅用三个月就实现了生产排程自动化,设备利用率提升18%。更值得关注的是,工业大模型的应用正在推动企业决策模式变革,某化工企业通过训练专属AI模型,将工艺优化周期从三个月压缩至两周。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产业互联网正在重塑跨境贸易生态。钱晓钧介绍,通过构建覆盖关、税、汇、运等关键节点的数字基础设施,B2B跨境电商已形成从国内生产到海外流通的完整闭环。在采销环节,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质检报告的跨境互认,某电子产品出口企业因此减少重复检测成本300万元/年;物流环节的数字供应链平台打通了20条跨境航运专线,使东南亚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7天;生产端推广的数字云工厂模式,已帮助127家海外中小工厂完成数字化改造,平均生产效率提升22%。
这场思想碰撞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与会专家普遍认为,随着5G、AI、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行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