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人形机器人价格下探商业化提速,规模化应用仍需跨越能力与场景难关

时间:2025-11-04 08:01:3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人形机器人正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价格门槛,加速向规模化应用迈进。从实验室里的“天价”设备到万元级消费产品,这些能跑会跳的智能机器正逐步走入大众视野。北京两家机器人企业近日相继推出低价新品:松延动力发布的小布米机器人售价仅9998元,首次将全功能人形机器人价格拉至万元以下;加速进化推出的Booster K1机器人限时起售价2.99万元,公司CEO程昊表示:“我们希望人形机器人能像个人计算机一样简单可靠实用。”

价格下探的背后是技术突破与供应链优化。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透露,通过核心部件高度自研、提高国产化率以及采用复合材料等方式,企业成功控制了成本。他预测:“中国凭借硬件测试优势,将成为首个实现机器人规模化进入家庭的国家。”这种信心并非空谈——今年7月,宇树科技推出的Unitree R1机器人以3.99万元起售价引发行业震动,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普及阶段。

商业化进程同样提速显著。10月29日,越疆机器人与高精密制造企业瑞德丰签署超8050万元采购合同,涵盖人形机器人及协作机器人产品。9月,智平方与半导体显示面板巨头达成合作,未来三年将部署超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订单金额达数亿元。优必选、智元机器人、星尘智能等企业也陆续披露制造业领域大额订单。智平方CEO郭彦东指出:“未来三年竞争焦点在于真实场景闭环能力,即机器人能否在商业场景中持续工作并反哺数据优化模型。”

尽管市场热度攀升,但机器人“进工厂、进家门”仍面临能力瓶颈。当前人形机器人更多活跃在运动会、展演活动或科研实验室中,真正替代人类工作的场景尚未大规模落地。加速进化CEO程昊用儿童成长类比机器人发展:“就像3-5岁孩子先发展运动能力再提升认知,机器人也需要经历类似过程。”松延动力则选择“曲线入场”——在技术成熟前,先让机器人提供情绪价值,如陪伴儿童、教学编程英语等。

对于家庭服务场景,行业普遍持谨慎态度。优必选执行董事邓峰认为,家庭环境的定制化需求和复杂任务远超当前机器人能力范围,真正实现服务还需3-5年。工业场景同样面临挑战:某资深从业者透露,目前工厂中机器人工作效率仅为人类的30%-40%,距离“优秀员工”标准仍有差距。这些现实问题提醒着行业:在追求价格亲民的同时,性能提升才是决定机器人能否真正融入人类生活的关键。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