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正通过AI技术重塑音乐消费体验。本周,该公司宣布其升级版AI助手Alexa+已正式接入Amazon Music的iOS和Android应用,首批面向“Alexa+ Early Access”计划用户开放。这一创新不仅将音乐交互从指令式操作升级为自然对话,更以显著提升的歌曲探索效率(较前代提升300%)和推荐收听时长(增长近70%)展现了生成式AI在音乐领域的潜力。
与传统语音助手仅能处理简单指令不同,Alexa+具备深度自然语言理解能力。用户可提出复杂或小众的查询,例如“歌词中包含‘fire in the rain’的歌曲出自哪部电影?”“Lana Del Rey受哪些60年代音乐人影响?”或“推荐一首既显品味又不会让年轻人觉得过时的新歌”。AI不仅能精准解答,还能根据对话上下文延伸推荐,构建沉浸式音乐探索场景。
其个性化歌单生成功能尤为突出。用户仅需描述需求,如“制作一个2010年代节奏渐强、适合跑步的歌单,首曲用Nicki Minaj的歌”,系统即可综合节奏、年代、情绪和艺人偏好,生成过渡流畅的播放列表。这种“意图驱动”的推荐模式,突破了传统标签或热度算法的局限。
Alexa+首次亮相于2025年2月的亚马逊硬件发布会,被定位为首批面向消费者的AI智能体工具。除音乐场景外,它还能代用户完成订餐、购物等生活任务。目前虽处于早期测试阶段,但已覆盖超百万用户,收集的反馈数据远超预期。
这一动作被视为对Spotify的直接回应。此前,Spotify宣布与ChatGPT合作,允许用户通过AI创建歌单。而Amazon Music则更进一步,将AI深度融入听歌全流程:除Alexa+外,平台还上线了每周AI生成歌单、AI辅助搜索及艺术家深度解析等功能,形成覆盖发现、推荐、创作的全链路生态。
在流媒体音乐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AI正成为巨头争夺用户注意力的新战场。亚马逊通过Alexa+证明:未来的音乐服务竞争,不仅是曲库规模的较量,更是能否提供“懂用户”、可对话、激发探索欲的智能体验。这场变革,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