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空间碎片:太空“不速之客”,如何为航天员“回家”之路保驾护航?

时间:2025-11-07 15:38:39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日宣布,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因疑似遭遇空间微小碎片撞击,原定返回计划暂缓执行。目前,相关团队正对撞击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空间碎片问题的关注——这些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飞行的“太空不速之客”,正成为航天任务中日益严峻的挑战。

这些高速运动的碎片蕴含着惊人的破坏力。以第一宇宙速度(约7.9公里/秒)运行的碎片,其动能相当于同等质量子弹的数十倍。专家解释,毫米级碎片可划伤航天器舷窗或太阳翼,导致透光率下降或供电效率受损;厘米级碎片则能直接穿透舱体,击穿燃料箱或管线,引发泄漏甚至爆炸。即便未完全穿透,撞击产生的冲击波也可能震坏内部精密仪器,造成导航、通信系统瘫痪。对于执行舱外任务的航天员而言,这些碎片更具致命性——直径0.1毫米的超细颗粒就可能穿透航天服防护层,造成人体损伤。

面对空间碎片威胁,航天领域已形成主动规避与被动防护相结合的防御体系。针对10厘米以上大碎片,主要通过地面监测网络预警,并指挥航天器变轨避让。中国空间站已多次成功实施此类操作,但每次规避都需精密计算燃料消耗与避险效果间的平衡。对于更微小的碎片,则采用多层复合结构防护设计,在密封舱等关键区域加强防护,对太阳翼等大面积部件采用冗余设计。2024年,神舟十八号乘组首次完成空间站外部防护装置安装,此后神舟二十号乘组又进行了多次出舱作业,为核心舱和实验舱的重要管路、元件加装防护层。

科研团队还为空间站配备了“兜底”保障措施。舱体撞击泄漏监测系统可实时定位受损区域,配合应急处置预案和系统,大幅提升航天员故障处理效率。2024年3月,神舟十七号乘组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任务,消除了前期微小颗粒撞击造成的影响。该太阳翼采用模块化设计,由独立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即使部分损坏也不影响整体供电。

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涉及两个关键环节:首先是变轨分离阶段,返回舱需与推进舱、轨道舱精准分离,仅携带航天员返回;其次是再入大气层阶段,返回舱需承受数千摄氏度高温考验,其抗压与密闭性能直接决定航天员安危。航天专家强调,此次推迟返回决策体现了“安全至上”原则。太空微小碎片数量庞大且难以完全预警,航天器在轨期间遭受撞击在所难免。返回舱虽配备防护装置,但仍需通过检测确认是否存在泄漏及严重程度。

这一事件不仅是对中国航天应急能力的实战检验,更凸显了“生命优先”的核心理念。正如公众评论所言:“推迟返回无关紧要,平安归来才是根本。”当前,相关团队正持续监测空间环境,待确认风险可控后,将择机实施返回任务。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