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双11”购物节期间,科技领域的竞争焦点已从传统电商折扣转向前沿智能终端。百度、阿里巴巴、BOLON、影目、联想等企业纷纷选择这一消费旺季推出AI智能眼镜,标志着“下一代计算终端”的争夺战正式拉开帷幕。这场竞争不仅是新产品的集中亮相,更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从云端向边缘设备迁移、从对话交互向视觉交互升级的关键转折。
资本市场对AI终端的关注度持续攀升,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作为跟踪AI“硬科技”趋势的投资工具,其表现反映了资金对“AI+终端”融合趋势的强烈预期。当AI大模型找到智能眼镜这一新型载体,消费电子产业格局乃至上游芯片、光学、算法等全产业链的价值体系正面临重新评估。
在AI眼镜赛道,企业正沿着两条差异化路径展开竞争。第一条路径以“拍摄+AI”为核心,主打平民化智能记录功能。百度推出的小度AI眼镜Pro搭载高通AR1芯片,支持1200万像素4K照片拍摄和1440P视频录制,集成AI风格滤镜、识物、翻译等功能,预售价格2299元。传统眼镜品牌BOLON与Rokid合作的产品同样采用高通AR1芯片,依托BOLON全国超3万个线下网点和Rokid的软件研发能力,以2199元的价格切入市场。这类产品通过“高频拍摄+基础AI”的组合,试图以解放双手的第一视角记录功能吸引消费者。
第二条路径聚焦“显示+AI”,致力于打造全天候超级助理。阿里巴巴的夸克AI眼镜S1采用高通AR1与恒玄BES2800双芯片架构,配备双目衍射光波导显示技术,深度整合阿里生态应用,包括高德近眼导航、支付宝安全支付、淘宝AI比价等功能,预售价格3999元。影目INMO GO3定位“AR+AI”多模态眼镜,支持77种语言实时翻译,并与中国移动、蚂蚁集团等企业共建生态。联想V1 AI眼镜则以38克超轻设计为卖点,实现单/双目显示切换,主打翻译、提词、导航等生产力场景,售价同样为3999元。这类产品通过复杂的技术整合和生态绑定,试图在特定场景中替代手机功能。
AI眼镜的竞争本质上是精密系统工程的较量,其爆发式增长为上游供应链带来显著机遇。在核心硬件领域,高通凭借AR1平台占据先发优势,但恒玄科技的BES2800芯片已成功进入阿里夸克S1供应链,显示国产芯片厂商正在高价值领域加速追赶。光学显示方面,联想采用的树脂衍射光波导技术和影目的单光机双目显示架构,都在解决清晰度、续航和舒适度等关键痛点。传感器领域,索尼IMX摄像头和夸克S1的5麦+1骨传导麦克风阵列,为高清拍摄和精准语音交互提供了基础支撑。
算法模型是AI眼镜的“灵魂”,夸克S1依托通义千问大模型,小度眼镜使用文心大模型,影目GO3接入智谱AI。由于体积和功耗限制,设备普遍采用“端云协同”模式——本地轻量级模型处理实时指令,复杂任务则通过云端大模型完成。这种架构对网络连接和模型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态整合能力成为决定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阿里夸克S1通过直接调用高德、支付宝、淘宝等应用,构建了无缝的生态闭环,这种优势短期内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硬件性能的比拼,更是“AI+硬件+生态”综合实力的较量。
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夏(589010)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AI全产业链的便捷途径。该ETF跟踪的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涵盖30家布局于“硬件-算法-应用”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在硬件领域,恒玄科技作为智能音频SoC芯片龙头,已进入阿里供应链;寒武纪的云边端一体算力芯片为本地推理提供支持;芯原股份的芯片IP技术服务于AIoT设备设计。指数成分股的研发费用占比显著高于主流指数,20cm的涨跌幅限制也使其在主题行情中更具弹性。
除智能眼镜外,机器人ETF(562500)聚焦的具身智能领域同样值得关注。作为“AI+”趋势的重要分支,机器人技术与AI终端设备共同推动着智能交互时代的到来。当AI技术从云端走向终端,从对话延伸至视觉,一个更高效、直观的智能交互世界正在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