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9月13日消息,近日,几乎同时发布的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与苹果iPhone16系列在中国市场引发了强烈关注,尤其是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据称截至目前,其预约已经突破500万部大关,更是毫无意外地让几乎各路媒体的评价都是华为打赢了苹果。事实真的会随着各路媒体的预料发展吗?华为手机业务的实力和前景到底如何?
打赢没有量化标准,怎么算赢是个问题
首先声明的是,我们不是在较真儿,而是因为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媒体在声称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打赢苹果iPhone16的时候给出一个量化、直观的标准。
比如最直观的销量、营收、利润,还有就是时间线,是月计、季计还是年计?最后是市场区域,是只限国内市场,还是全球市场?或者还有我们没有想到的可以量化和直观的标准?希望读者们可以看后补充。
由于获取的数据的有限,我们只能结合公开可查的数据来做一简单的分析。
按照华为三折叠屏手机华为MateXT 256GB版本售价19999元、512GB版本售价21999元和1TB版本售价23999元计算,该系列的均价为21999元,相比之下,苹果iPhone16系列共计4款,13个价位段,其中最低价格为5999元,最高为13999元,共计整个系列均价约为8538元,由此得出,华为MateXT平均售价是苹果iPhone16系列的2.58倍。
所以从营收的角度看,苹果iPhone16系列要想与华为MateXT持平或者赶超,不但销量要超,而且销量至少是其2.58倍才行。
提及销量,接下来我们看下苹果iPhone16系列的备货,据称其全球为8800—9000万部,而华为MateXT则称要销售700—1000万部,初期仅备货100万部,所以从全球市场和双方在各自产品周期的备货和预计销量,无论是销量还是营收,最终苹果iPhone16系列还是要遥遥领先于华为MateXT。
那么具体到中国市场呢?
为了最大化华为MateXT挑战苹果iPhone16系列的冲击力,我们假设这1000万部华为MateXT均在中国市场销售,这意味着苹果在iPhone16系列生命周期内至少在中国市场要销售2580万部才能和华为在营收上打平,苹果能打吗?
所谓前车之鉴。我们以去年8月底发布的iPhone15系列为例,据CINNO Research的预测,去年苹果最新一代iPhone 15系列机型在2023年销量成绩或将在1000万部左右,这还是对比上一代iPhone 14系列同期销量成绩下滑22%,减少约290万部的情况下。而去年整个iPhone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700万部左右(IDC的统计),照此计算,iPhone15系列在发布后的3个月内其销量就占到了整个中国iPhone市场的20%左右。
另据统计,苹果公司去年发布的iPhone15系列在中国市场开售19周的情况下就卖出了1956.8万部,日均销量接近15万部,是国内最畅销的智能手机,而开售时间早一些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销量是不如iPhone15系列的。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华为Mate60系列手机的热度丝毫不亚于现在的华为MateXT,而且它还是面向大众高端市场,备货在数百万部,相比之下,华为MateXT面向的是利基高端市场,且初期备货仅为100万部,加之其技术要求高、产量低、价格高等因素,所以无论从时间线的短期还是长期,亦或是销量和营收上,其在中国市场打赢苹果iPhone16系列的概率也是相当低的。至于利润,因为没有华为MateXT和苹果iPhone16系列的成本数据,我们无法进行对比和说明。
最后,我们在从华为折叠屏手机自家产品线的角度,看看华为MateXT的未来前景如何?
据IDC的统计,在今年第二季度,华为以41.7%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该市场份额第一,几乎撑起来折叠屏市场半壁江山,且同时借此在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挤掉三星同样拿下第一,而其中,Mate X5和Pocket 2这两款机型功不可没。
这里我们要特别提下去年9月发布的Mate X5,共计5种配置,最低价为12999元,最高价为16999元,整个系列均价为14999元,是华为MateXT均价21999元的68%,也就是2/3左右,截至去年年底,出货量突破百万大关,也就是说发布后的首季销售了百万部。而我们能看到的最新数据是在今年的5月份,据媒体报道,Mate X5系列的销量已经达到去年3月份发布的Mate X3系列生命周期的3.5倍以上。但无奈的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没有找到Mate X3具体的出货量数据。那么Mate X5到底现在的卖货能力如何?
按照上述IDC的统计,今年的第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为257万部,华为占比41.7%计算,华为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为107万部,而这之中,按照IDC的说法,华为第二季度份额第一是靠着去年发布的Mate X5和今年2月发布的Pocket 2,也就是说这两款折叠屏,应该是华为目前折叠屏出货的主力。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仅就这两款折叠屏手机计算(其实不应该仅是这两款),在发布时都是相当火爆,但Pocket 2在经过一个整的季度,Mate X5在经历了去年一个季度破百万销量和今年第一季度后,为何到了今年第二季度,二者合计才107万部,是Mate X5的销量降低了,还是Pocket 2不给力?毕竟Pocket 2的起售价仅为7499元,在华为折叠屏手机产品线中是最亲民和具有性价比的。因为我们的重点是Mate X5,所以我们假设这107万出货都是Mate X5,那么和去年销量破百万的季度相比,在经历了今年的第一季度后,其销量的增长就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了?
再回到现在的华为MateXT上,价格是Mate X5的1.46倍,技术要求高、产量低、备货少,这些并不利于销量的因素(相对于自家的Mate X5),加之销售周期拉长,会不会重蹈Mate X5虎头蛇尾的覆辙,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除了自家折叠屏产品线外,即便是在三折叠屏市场,估计很快就会有友商跟进,据我们了解,三星、传音、小米等都在备战三折叠屏,届时势必会对华为MateXT造成一定的压力,尽管可能不大,但鉴于折叠屏手机市场依然是小众市场,尤其是三折叠屏,哪怕是友商分走一点点羹,这种压力都可能会被放大。
此外,不管友商推出的产品最终表现如何,三折叠屏手机的技术门槛并非想象得那么高,并不存在真正的技术壁垒,况且华为MateXT核心的屏幕和铰链等技术也是和相关供应商合作的产物,甚至某种合作首先应该是供应链成熟的技术,那么这种合作创新,华为可以有,别的厂商也并非不能。
“芯”照不宣,到底是自主突破还是绕过封锁?
与去年的Mate60系列和Mate X5系列一样,华为MateXT的发布依旧是“芯”照不宣,媒体更是心领神会,心照不宣。纵观整个的发布会,若干个业内之“最”,几乎全部集中在了面子的屏和“最”情绪上。
但行业内都清楚,即便是所谓的再不重要,芯片是,且永远是智能手机的核心。
要知道,去年Mate60系列之所以以与苹果iPhone15系列等价,甚至超出的价格大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媒体和外界声称的华为手机芯片突破了非市场因素的封锁,是一款脱离了受限技术、完全自主设计和制造的国产芯片。
而惟一可惜和让人疑惑的是,直到今天我们也未能从华为官方口中了解这是一款怎样的芯片。而就是在这种可惜和疑惑中,到了今年的华为MateXT,因为华为“芯”照不宣的故技重施,业内对其芯片的认知依然是雾里看花。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依靠自研(其实仅是设计)手机芯片名声鹊起的华为,直到目前为止,也还是非手机专业芯片厂商中,除了苹果、三星、小米之外,可独立设计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为何回避这个本是其市场竞争中最大的优势呢?
顺便说一下,在受到非市场因素影响之前的7纳米和5纳米制程,华为当时均是台积电的第一或者最大的客户,相关手机也是领先于苹果的全球首发或者业界最强,可见华为对芯片对于手机本身性能和体验关键性,以及产生市场竞争优势是相当清楚明了的,尤其是芯片制程。
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从曾经在各种场合大书特书手机芯片领先,到始于去年对手机芯片的“芯”照不宣,这种在态度上近乎于质的转变背后,华为到底怎么了?
按照以往华为这种在产品技术,尤其是产品核心技术高举高打的企业,我们的理解是,既然已经突破封锁,完全自主,理应更高举高打不是吗?
对此,有部分业内人士称,华为如此低调是避免非市场因素的限制再次被收紧,这是华为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考量。这种说法相当有道理,而站在我们国人和华为的角度,我们对此也是可以完全理解和赞同。
但令我们诧异的是,在去年Mate60系列发布之际,人们看到的是媒体铺天盖地的类似华为突破芯片封锁醒目标题的文章,甚至还一度出现了以此调侃某人的P图和文章,这些至今通过百度搜索依然清晰可见。这不是与华为的初衷事与愿违吗?但华为好似对这种不准确、不客观的媒体宣传视而不见,甚至乐见其成。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这里我们就拿咱们业内说烂了,甚至连业外一提芯片制造都知道的光刻机为例,来看看当时的华为Mate60系列手机用麒麟9000芯片真的是突破技术封锁,完全自主吗?
据中信证券研报的统计,2015-2022年国内三家晶圆厂在中国国际招标网公布的采购数据,根据长江存储、华力集成、华虹无锡累计招标数据,三家国内晶圆厂共公开采购光刻设备157台,光刻设备总体国产化率为2.5%。其中荷兰的阿斯麦中标95台,占比为 60.5%;日本的佳能和尼康分别中标35/11台,占比分别为22.3%和7.0%。
总之,目前光刻机国产化率仅2.5%,为设备领域国产化率最低,亟待国产突破,而在国产中,上海微电子则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还是公开的招标,中信证券的研报称,上海微电子目前实现低端光刻机的国产替代,共公开中标3台,占国内总市场约1.9%。根据中国国际招标网和上海微官网信息梳理,上海微电子装备600系列光刻机已经可以满足0.28μm-90nm的IC前道制造,目前已共计中标3台半导体用光刻机给晶圆制造厂商 (后道封装厂及部分科研单位不算在内),分别供应给上海积塔半导体、中芯绍兴和长江存储。此外,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还进入了士兰微等国内其他芯片厂商。
而截至目前,我们可以公开查询的上海微电子在光刻机方面的进展信息是张江集团在去年12月19日的推文中提及:上海微电子成功研制出28纳米光刻机。但有意思的是张江集团之后对文章进行了修改,拿掉了关于28纳米的表述,改为:“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光刻机技术的企业,上海微电子致力研制先进的光刻机。”
时至今年4月,据金融界4月16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张江高科提问:董秘您好,请问为何当初你司公众号所发布的文章中将光刻机相关内容做了删减处理呢?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张江浩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上海微电子公司的实时动态请以该公司官方发布为准。
遗憾的是,当我们登录上海微电子公司官网查询实时动态时,该官网实时动态最后的更新日期是2021-09-18。
到这里,也许有人有疑问,为何媒体要引用当时张江集团的消息?
事实是,张江集团于1992年7月28日挂牌设立,是一家统筹承担张江科学城开发建设、项目引进、产业培育、功能服务、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重要功能的国有独资公司,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监管单位。因此,张江集团公布的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最新28纳米前道光刻机研发进展首次被官方披露。
而根据数据提供商天眼查的数据,张江集团是上市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Shanghai Zhangjiang Hi-Tech Park Development Co.)的母公司,后者是上海微电子的第四大股东。后也有报道称,张江集团是上海微电子最大的股东,故有网友形象地将张江集团与上海微电子比作父子关系。
我们之所以花费一些笔墨简单介绍下张江集团的背景,是为了说明当时其公布的上海微电子成功研制出28纳米光刻机消息的可信度应该是很高的。后来可能出于规避敏感性(2022年上海微电子被美国商业部列入黑名单)的需要,才删除了28纳米的字样。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28纳米,张江集团去年年底透露出的仅是研制成功,而众所周知的是,光刻机从研发成功到实用还是有相当距离的。
这意味着,华为去年发布的、各路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的所谓Mate60系列突破芯片技术限制这一最大的卖点,即便是如业内推测的其采用28纳米光刻机结合SAQP四重曝光技术,至少从芯片制造所需最核心的光刻机技术(因为我们没有28纳米的光刻机,自然就是别人家的)本身,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更搞笑的因为采用的是28纳米光刻机,严格来说,其当时根本并不在限制封锁之列,既然没有限制封锁,又哪里来的突破呢?但不自主是肯定的,毕竟最重要的芯片制造设备(例如光刻机)用得的还是人家的。
既然如此,一向对于媒体报道求实,求真的华为为何不出来当面澄清呢?也许真是应了咱们中国的那句成语:沉默是金。但对于市场和用户来说,这种沉默带来的是付出了更多的情绪价值。而这种情绪价值在用户端惟一的体现就是高企的手机价格,是真金白银。
而说到四重曝光技术,就不得不提及英特尔,其曾经在10nm之后的7nm,提出了SAQP(四重曝光),即通过DUV深紫外线技术(体现在光刻机上就是DUV光刻机)加上SAQP四重曝光技术对M0/M1连续进行多次的曝光处理,最终让金属的中心距从双重曝光(SADP)的40nm提升到20nm。但是实际上效果不大,工艺太复杂,良率不高,导致产能上不去,成本下不来,不如台积,三星在7nm直接导入EUV来的经济实惠,并最终被放弃。
对此,有芯片专业人士称,不管那种曝光技术,都是为了在有限的光刻机分辨率下实现更小的特征尺寸,其中SAQP效果最好,SADP其次,LELE和LFLE差不多。(注:多曝技术有多种,主要是LELE,LFLE,以及SADP/SAQP),但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实现用28nm光刻机做出7nm的工艺。也有业内乐观称,7nm是多重曝光技术的极限,而多重曝光技术的这种极限是受限于物理极限,没辙、无他。
基于此,我们目前能找到的业内公认的TechInsights当时对于华为Mate60系列芯片麒麟9000的分析认为,其采用的是中芯国际的7nm (N+2)制造工艺,该芯片具有7纳米特性。
请注意是具有7纳米特性,而不是7纳米。至于彼此有何本质的区别,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现在再回到目前举国关注的华为MateXT,在华为和国内媒体均“芯”照不宣的情况下,还是上面提到的TechInsights认为,虽然华为尚未正式确认该芯片组(也许永远得不到官方正式确认),但Mate XT预计将使用麒麟9010 5G处理器。
麒麟9010是什么?与Mate60系列使用的麒麟9000有何不同?
所幸的是,TechInsights在对此前华为Pura 70 Ultra详细的技术分析后,高度自信地确认,海思麒麟9010片上系统(SoC)是采用中芯国际的7nm N+2工艺节点制造。
综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芯片制程方面,华为MateXT与去年华为Mate60系列采用的芯片制程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的疑问来了,在一年之后的今天,芯片制程不变的华为MateXT三折叠屏的性能和体验会有提升吗?毕竟三折屏与直板机相比,在使用场景和功能上要多出许多,这势必会给芯片带来更高的压力。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多项新专利,其中一项专利号CN117751427A的涉及到“自对准四重图案化(SAQP)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也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业内猜测其Mate60使用的麒麟9000芯片在制造中所采用的多重曝光芯片制造工艺。
这似乎从侧面夯实了前述业内的猜测,且预示着华为此后可能且只能采用这个技术来弥补7纳米以下(也有可能包括真正的7纳米)芯片制程无法使用EUV光刻机的尴尬。
到这里,细心的读者可能又来疑问了,这个SAQP四重曝光技术不是英特尔早就用了吗?华为的这个技术和人家有何不同?
实话实说,我们也不清楚,一种可能是确实存在创新性的不同;一种可能是英特尔当时并未在中国申请专利(因为专利的地域属性,在那里申请才能在那里得到保护),那么华为手机采用相关技术的产品只要不出国门,就没有专利侵权的风险。
不过众所周知的事实是,自去年华为Mate60发布以来,采用相同芯片制造方法的Pura70系列、Mate X5等的出货量基本都在中国市场,至于个中原因,还请读者们自行判断。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如我们前面所说,这种方法完全可以以性价比更高的EUV解决方案解决,而英特尔不存在受非市场因素而技术受限的问题,就直接放弃了,还申请专利干嘛呢。
但不管是上述哪种可能,基于DUV+SAQP制造的芯片,良率低、性能差、成本高是确定的,这似乎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何从去年Mate60开始,华为所谓的旗舰手机价格突然一路飙升到与苹果相同,甚至更高的价格,但性能却差出2-3代(仅从核心的芯片来说),分摊成本是必须的,只是在我们看来,将这种并非完全自主的技术成本几乎全部分摊给国内的用户是否合适,颇值得商榷。
不幸的是,也许是由于Mate60系列发布时看似技术低调,实则宣传更为高调的耍小聪明的做法,今年人家果不其然再次收紧了对于出口到中国半导体设备的管制。
例如近日,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在官网发表声明称,荷兰政府公布了浸润式DUV光刻机出口新规。
根据更新后的许可要求,并据美国出口管理条例734.4.(a).(3),ASML需要向荷兰政府而非美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才能出货其TWINSCANNXT:1970i和1980i DUV浸润式光刻系统。荷兰出口许可要求已适用于TWINSCANNXT:2000i及后续DUV浸润式系统。ASML的极紫外(EUV)系统的销售也需遵守许可要求。荷兰政府发布的最新许可要求将于9月7日起生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需要出口许可的1980Di尤其侧重于多重图案化(注:就是前述华为申请专利的“自对准四重图案化(SAQP)半导体装置的制作方法以及半导体装置”相关技术),而ASML网站上的产品简介指出,该机器"可满足多重图案化要求,从而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先进节点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也证实了这点。
而随着1980i DUV系统被列入荷兰政府的出口管制许可证要求清单,目前ASML的第一级DUV产品组合已完全被许可证要求所覆盖。
更糟糕的是,即便是设备开发的部件、软件和技术的出口也需要得到许可。
在我们看来,上述出口新规的出台,不仅对于华为,对于整个中国芯片制造产业,尤其是在获得和自主EUV基本无望,利用进口低端DUV光刻机制造先进芯片的转道将会变得更加艰难。
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
说完了里子,最后简单说下我们对于华为MateXT的面子,即直观感受,毕竟我们是拿不到实机的,不好评价它的使用体验。
外观真的一般,甚至有点笨重,至少在朋友圈与我们持相同感受的大有人在,其次就是完全展开后的两道折痕比较明显,这使得无论是商用办公,还是简单的娱乐,都极其影响观感体验。我们这里真的不是吹毛求疵,毕竟价格摆在那儿,不精挑细选对于用户是说不过去的,这个再简单的道理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吧。
此外,如此昂贵的手机,想来许多用户和我们一样关心它的维修费用,还好,目前,华为官网已公布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维修备件价格,该机最贵的两个备件为屏幕和主板。
据了解,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全新屏(优惠价)7999元,该价格为消费者选择旧件屏幕无偿回收后可享受的优惠价格,若不接受旧件无偿回收,则需支付9799元,特惠屏(官翻屏幕)6999元。
不过,购机一年内可享1次屏幕惠换服务,可在屏幕组件、特惠屏更换两种维修方案中任选其一,其中,特惠屏(惠换权益)3499元、屏幕组件(惠换权益)3999元。
华为Mate XT非凡大师主板也不便宜,16GB+512GB更换需要9099元,16GB+1TB需10699元。
对此,有媒体计算,从价格看,主板加上优惠后的全新屏够买两台iPhone 16 Pro了。
贵不贵?我们还是交给读者们来自行判断。
机构统计口径不一,华为手机真的重回中国市场第一?
众所周知,自去年下半年Mate60系列上市,华为手机的销量在国内市场一路攀升,截至今年第二季度,甚至上半年,据某些统计机构的统计,华为已位列中国手机市场第一。而我们之所以说是某些统计机构,是因为还有某些机构的统计并非如此,即机构间的统计口径并不一致,且差距较大。
关于此,有兴趣的读者们具体可见我们5月7日发布的《卷国内市场排名、傍AI:国内手机厂商竞争力几何?》文章,我们这里就不再复述。只是补充一些新的信息。
首先看华为在国内市场领先的折叠屏手机,根据调研机构IDC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报告,该季度出货量共257万台。其中华为以41.7%的市场份额稳居该市场份额第一,几乎撑起折叠屏市场的半壁江山。
与此同时,咨询机构CINNO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262万部,其中华为以35.2%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
通过上述两家机构的比较,我们发现二者对于华为市占率的统计相差6.5%,按实际出货量,二者相差15万部(IDC统计为107万部左右;CINNO Research统计为92万部左右)。
我们不知道这算不算统计上的误差,但6.5%的市场份额差距,放到CINNO Research统计中,已经超过了小米、摩托罗拉和努比亚合计市占率的总和,放到IDC的统计,更是远远超出小米、中兴和联想市占率的总和。同时,鉴于折叠屏手机价格相较于传统直板手机价格依然昂贵,尤其是华为的折叠屏手机,这15万部的营收应该也不菲。所以我们认为非要说误差还是值得商榷的。
说完华为占优的折叠屏手机,我们再来看看国内整个手机市场,目前华为与苹果的竞争态势,毕竟折叠屏发展再快,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依然是小众市场。
据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苹果以29.36%的市场占比,稳坐5G手机品牌榜榜首的位置,相比之下,华为仅为11.27%,排在第五位。
而在本季度(第二季度)品牌新增市占率排行榜方面,苹果持续领衔,市场占比达到了33.57%。相较之下,华为仅为7.59%,排在第六位。
需要说明的是,每日互动大数据洞察报告中,无论是市占比,还是新增市占率,均是以各品牌实际激活的手机数量为准。而在我们看来,这才能反映出各品牌真实的销量。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诧异,这与某些机构统计的华为手机今年在中国市场的季度和半年度第一真的是相距甚远。某非华为卖得最好的,还是受限时推出的4G手机?
但问题来了,上述的统计是今年的,从各路媒体的相关报道看,去年下半年发布的Mate60、Mate X和今年发布的Pocket 2等今年都是卖爆的机型,而这些都是5G手机,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上述我们只是针对统计数字的差异提出自己的疑问,只是希望由此也引发业内对此的思考。华为究竟是不是中国市场的第一,其实不同的统计机构已经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关键是你相信谁。而我们更关心的是华为能否重回全球市场参与手机的竞争并重占主导地位,这才是衡量华为是否真的王者归来的真正标准。
写在最后:所谓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从这个高度看,此次华为能否借助三折叠屏Mate XT打赢苹果iPhone16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况且如我们文章分析,也未必会真的可以打赢。我们希望的是华为能借助真正创新颠覆性的产品重回世界的舞台与苹果全面竞技,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一款产品或者自己的主场;更希望华为能像马斯克说的,评价技术的正确方法,不是和竞争对手,而是与物理学极限比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