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近日,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根据财政部与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公告,自12月1日起,209种出口产品的退税率将有所下调,其中光伏产品的退税率从13%降至9%。这一政策调整被业界视为旨在防止行业“内卷”外溢,促进出口价格修复,并加速产能出清。
然而,与市场预期的抢仓出货、报关激增现象不同,出口退税率调整首周的光伏产品出口情况显得相对平淡。一些制造商和货运公司反馈称,尽管有部分企业采取了积极行动,但整体而言,并未出现大规模的“抢出潮”。分析人士指出,部分企业可能试图借此机会推动出口产品涨价,而另一些企业则因需配合海外项目进度,不愿打乱出货节奏。
与此同时,光伏行业正面临新一轮的震荡周期。工信部发布的修订后《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要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项目,避免低水平重复扩张。新规将新建、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20%提升至30%,并对新一代N型电池、组件和下一代钙钛矿产品提出了效率、能效方面的要求。
近年来,光伏主材各环节产量急剧增长,积累的产能已超出当前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一倍。自2023年上半年价格高点至今,硅料、硅片价格下降近九成,电池片、组件价格也跌超六成。受此影响,光伏企业的经营业绩普遍承压,今年前三季度,光伏制造板块超六成上市公司营收同比下滑,近八成净利同比下滑。其中,被誉为“光伏茅”的隆基绿能,今年前三季度亏损了65.0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盈利116.9亿元形成鲜明对比。
在这种背景下,光伏行业开始寻求新的行事方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近期组织了一场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的专题座谈会,16家行业头部企业共商行业发展之路。尽管会上有企业对减产等问题存在分歧,但CPIA表示,与会企业家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此后,CPIA还连续两个月发布了光伏产品成本价测算表,为市场提供了价格指导。
在行业自律的推动下,一些企业开始采取行动。多家硅片企业召开了行业自律会议,推动协同减产,改善市场环境。有头部企业带头将11月的开工率从40%调降至30%。尽管市场反馈尚不明显,但行业以“自律”为名,确实放慢了“内卷”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在“内卷”中保持理性的企业,如阳光电源和阿特斯,在今年前三季度表现出色。阳光电源以76亿元的净利润拔得头筹,而阿特斯则以19.55亿元的净利润在主材企业中脱颖而出。这些企业的成功,得益于其较早进行全球化布局、持续加注海外市场以及先手投入储能领域等策略。
阿特斯创始人瞿晓铧的经营思路或许能为当前疲惫不堪的光伏同行提供启示。他强调,阿特斯一定要做到一流,但不一定要做第一。这种不盲目追求第一、注重风险控制的经营理念,帮助阿特斯成功穿越了多个行业周期。
行业内的合作与并购也开始增多。隆基与协鑫这对曾经的竞争对手签订了总价超过200亿元的颗粒硅长单,隆基还与TCL中环、爱旭股份等企业表现出合作意向。晶科能源持续加大TOPCon知识产权授权,推动更先进的N型产能加速进入市场。这些合作与并购,有助于行业修复价格、出清产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光伏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通过行业自律、理性经营以及加强合作与并购等措施,行业有望逐步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