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格力地产(600185.SH)在珠海国资的支持下,正式迈出了退出房地产行业的步伐,转型进入了免税业务领域。
根据格力地产上周发布的公告,该公司计划以其旗下多家公司的股权及债务,与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海投公司”)持有的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51%股权进行置换。若此交易顺利完成,格力地产将正式涉足免税行业。
这一转型计划并非一朝一夕。早在四年前,格力地产就已对免税业务虎视眈眈,但过程并不顺利。上周的公告标志着这一长期筹划的转型终于尘埃落定。受该消息影响,格力地产股价昨日开盘即涨停,收盘报8.64元,涨幅达10.06%,总市值达到162.86亿元。
根据公告,格力地产拟置出的资产包括其持有的上海海控合联、上海海控保联、上海海控太联、三亚合联建设、重庆两江新区格力地产各自100%的股权,以及向横琴金融投资集团的5亿元借款。这些资产和债务的估值约为60.05亿元。而珠海免税企业集团51%股权的估值约为45.79亿元,差额部分将由海投公司以现金支付。
与最初的重组方案相比,此次方案已大幅简化。原方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珠海国资委和城建集团持有的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总规模约122.15亿元。然而,由于重组时间长、募资规模大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格力地产在今年7月撤回了原方案,形成了现在的方案。
格力地产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20年5月,公司就曾公告拟收购珠海免税集团100%股权,当时这一消息曾引发市场强烈反响,公司股价连续涨停。然而,同年年底,时任董事长鲁君四因涉嫌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重组暂时搁置。
这一耽搁持续了两年多时间,直到2022年11月,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完成换届,才为重组扫清了障碍。然而,即使在陈辉接任董事长后,重组过程依然一波三折。去年5月,因财务资料接近有效期,公司申请中止审核;两个月后,公司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导致重组再次受阻。直到去年9月,监管部门完成调查和审结后,重组才得以恢复。
格力地产对免税业务的执着并非无的放矢。近年来,公司房地产业务陷入低谷,急需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房地产收入34.13亿元,对公司营收贡献84.35%,但受地产项目资产减值及投资性房产公允值下降等影响,公司当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0.57亿元。尽管去年亏损有所收窄,但仍达到-7.3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9.21亿元。
相比之下,珠海免税集团的业绩显得更为亮眼。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珠海免税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16.38亿元、22.86亿元和13.1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2.43亿元、6.73亿元和4.36亿元。格力地产早在四年前就开始为转型免税业务布局,斥巨资在三亚和港珠澳大桥口岸等地拿下地块。
然而,当前的免税市场并不完全乐观。海口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同比下降近30%,购物人数也同比下降10%。行业头部企业如中国中免(601888.SH)的业绩也出现下滑。跨境电商的兴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购买进口商品的便利,进一步削弱了免税商店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如此,珠海免税集团的收入贡献仍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格力地产的经营压力。然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免税市场中与行业龙头分一杯羹,仍是格力地产面临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