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众多传统经销商纷纷寻求出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市场挑战。在这场变革中,不少原本专注于BBA(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的经销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国产新能源品牌,但这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
在汽车产业链中,经销商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仅承担着整车厂的库存压力,还负责维修和售后服务,为车企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并助力车企提高运营效率。然而,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经销商与车企之间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改变。
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一场价格战,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严重挤压了传统燃油车的生存空间。面对这一局面,主要销售燃油车的经销商集团纷纷要求“松绑”,希望从车企那里获得更多授权和更宽松的发展空间。然而,尽管有这样的呼声,仍有许多经销商在这场产业变革中倒下。
其中,广东永奥集团旗下超过80家4S店一夜之间全部倒闭,国内最大汽车经销商广汇也摘牌退市,并不断进行关店调整。这些数据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局,不少经销商开始寻求转型之路,但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对经销商的考核门槛极高,普通经销商往往难以达到其标准。而一般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则面临持续亏损的困境,能够分给经销商的利润微乎其微。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选择坚守还是转型新能源,对于大部分经销商来说,都是一场艰难的抉择。
保时捷中国宣布将大幅缩减在华经销商网络,预计到2026年底仅保留约100家经销商。这一消息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氛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调查显示,2024年上半年,经销商亏损比例达到50.8%,盈利比例仅为35.4%,亏损面较上年明显扩大。平均单店毛利总额大幅缩减,尤其是新车业务,平均单店亏损额达到178万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经销商为了降低试错成本,选择同时代理传统豪华燃油车和豪华新能源品牌,但很快就遭到了品牌方的警告和处罚。例如,北京华阳奥通和郑州中升汇迪两家一汽奥迪经销商因转投华为问界网络而被取消授权。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经销商转型的艰难,也反映出传统汽车品牌对新能源市场的警惕和担忧。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仍有不少经销商选择了转型之路。他们看到了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的巨大潜力,尤其是这些品牌推出的代理模式,无需经销商承担库存压力,允许经销商在较小的资金成本与压力下进行新能源的销售渠道改革。这一模式吸引了大量经销商的关注和参与。
不过,不同品牌之间的盈利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国内仅有比亚迪、理想、赛力斯三家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其他车企仍处于大幅亏损状态。这种差异也给经销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反馈。一些高端新能源品牌如问界等,单车售价高、利润空间大,成为经销商们竞相追逐的对象。然而,想要成为这些品牌的经销商并不容易,需要满足严格的选址、装修等要求。
与此同时,一些平价新能源品牌则面临着盈利困难的问题。以奇瑞汽车为例,自2021年加入以来,其经销商一直面临着市场利率的波动。随着价格战的不断升级,新能源单车利润率持续走低,甚至出现了零利润卖车的情况。为了缓解经营压力,奇瑞的经销商开始将经营重点从乘用车转向商用车市场,通过租赁和二手车业务来拓展盈利渠道。
在这场变革中,不少整车厂也开始布局商用车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例如,哪吒汽车CEO张勇离职后加盟了德力新能源汽车旗下的物流商用车品牌“大力牛魔王”。这一举动不仅显示了整车厂对商用车市场的重视,也预示着未来商用车市场将成为新的竞争焦点。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经销商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他们需要在转型和坚守之间做出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无论如何选择,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