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OpenAI重启人形机器人计划,能否突破行业壁垒实现AI终极形态?

时间:2024-12-26 14:27:0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据美国科技媒体透露,OpenAI正酝酿重大战略调整,计划重启已沉寂四年的机器人团队,亲自投身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浪潮之中。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在此之前,OpenAI已通过投资igure AI、1X、Physical Intelligence三家机器人公司,展现了对机器人领域的浓厚兴趣。OpenAI副总裁Peter Welinder曾表示,通过与这些公司的合作,他们旨在探索大型多模态AI模型如何赋能人形机器人,提升其智能化水平。然而,彼时的OpenAI似乎并未打算亲自下场造机器人,而是希望集中力量打造适用于机器人的“大脑”——即强大的AI大模型。

然而,如今的OpenAI却改变了策略,决定重组机器人团队,亲自研发人形机器人。这一转变引发了诸多猜测:OpenAI为何突然决定亲自下场?有观点认为,这可能与AI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径有关。尽管AI在绘画、音乐创作、小说撰写等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但在家务劳动等实际应用场景中,AI技术却显得力不从心。缺乏一个合适的载体,使得AI难以与现实世界进行深度交互。

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被视为AI技术未来的最佳载体。具身智能概念的提出,更是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机械结构和传感器感知真实世界,并根据反馈进行判断和决策,从而帮助AI大模型更深入地理解世界。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机器人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完成复杂工作,这限制了AI技术的实际应用。

NVIDIA CEO黄仁勋在访问香港科技大学时表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是三类最有望大规模量产的机器人。在常规理解中,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通常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黄仁勋的言论几乎等同于认为人形机器人是未来唯一可能大规模量产的机器人类型。这一观点进一步印证了人形机器人在AI技术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OpenAI此次决定亲自下场研发人形机器人,或许正是基于对未来AI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然而,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壁垒远高于AI行业,对于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工业环境提出了极高的要求。OpenAI在AI大模型领域虽处于领先地位,但在机器人行业却是一家缺乏底蕴的初创公司。因此,OpenAI能否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成功,仍是一个未知数。

相比之下,一些在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的企业,如特斯拉、小鹏汽车等,已经推出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特斯拉的Optimus计划明年量产千台以上,而小鹏汽车的Iron则已经进入小鹏汽车工厂进行实际应用。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表明,研发机器人需要大量的技术与经验积累,以及强大的工业实力支撑。

对于OpenAI而言,专注于AI大模型的研发或许才是其擅长的领域。他们可以利用在AI大模型领域的优势,为人形机器人训练出聪明的大脑,将ChatGPT打造成机器人行业的安卓系统,甚至考虑开源系统,以快速抢占上游生态位。这样的策略既能够发挥OpenAI的技术优势,又能够避免在机器人行业中的劣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合作才是共赢的关键。AI技术与机器人行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全球企业的共同努力。美国在互联网技术和AI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而中国则在工业层面更具优势。中美企业相互合作,能够加快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推动AI技术与机器人行业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机器人技术的普及和下沉市场目标。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机器人行业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全球企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推动AI技术与机器人行业的融合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