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新能源车保险困局:车主喊贵,险企诉苦,何解?

时间:2024-12-27 08:06:5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日,新能源车主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车险费用的不满。在杭州的一个车友群中,不少车主晒出了自己2023年与2024年的保单,发现即便上一年未出险、未违法,且保额基本相同,续保保费仍上涨了数百元,部分车主甚至面临高达数千元的涨幅。

新能源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占比已超半数,然而,车险问题却让许多车主感到头疼。上海的一位“90后”新能源车主曹飞透露,他的车险保费从2023年的3071元涨到了2024年的4232元,涨幅高达37%。其中,车损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均有上涨,且今年保险公司还要求他投保车上人员责任险,导致保费进一步增加。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车均保费为4395元,较燃油车高出63%。这一现象并非个例,而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记者采访的10位新能源车主中,有6位曾驾驶过燃油车,他们均表示新能源车的保险费用普遍高于燃油车。

私家车的保费上涨已经让车主们不满,而网约车司机则更加怨声载道。上海的一位网约车司机朱师傅表示,他今年的车险保费高达14000多元,比去年涨了约3000元。他担心再出小事故会导致保费进一步上涨,甚至考虑只购买交强险。

面对车主们的吐槽,保险公司却表示“很无奈”。浙江某经济强县的一家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今年前11个月,该公司的新能源车平均赔付率已接近85%,高出燃油车8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接近100%。新能源货车与网约车等业务的综合成本率甚至超过140%,意味着新能源车险业务是亏本的。

该负责人分析,新能源车出险率高、理赔成本高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部分新能源车主对车辆的提速、智驾等性能不熟悉,操控不当导致出险率上升;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零配件供应集中在车企手中,维修成本高。尤其是电池等核心部件,一旦损坏往往需要整体更换,极大地增加了赔付成本。

新能源车作为新生事物,在理赔过程中还存在道德和法律风险。由于新能源车型贬值较快,车损险保额往往高于二手市场实际成交价,导致部分车主有动机通过骗保行为获利。

为了应对亏损,部分中小型保险公司甚至拒绝承保新能源车商业险业务。这进一步推动了“小公司不愿承保→大公司怕亏太多→保费涨价”的恶性循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财险公司高度重视新能源车险承保服务工作,但市场上仍有不少中小型财险公司不愿承揽此类业务。

为了解决新能源车保险难题,业内专家建议加快数据积累和互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一方面,推动车辆使用性质和驾驶行为等数据互通,解决保险公司对新能源车数据积累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放开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差异化定价。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车企也开始进军保险领域。比亚迪已陆续在广东、陕西等地区开展车险业务,尽管保费单价偏低,但赔付率不高,得益于其严格的限制性条款。然而,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比亚迪在新能源保险领域虽然独树一帜,但仍需要通过增加限制条款来减少赔付几率,以避免亏损。

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保险困局,需要车企、险企、社会共同发力。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应优化车辆设计与生产标准,提升安全性与可靠性;保险公司应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定价;同时,增强社会维修力量,降低新能源车维保成本。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