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公司在智能底盘技术上的探索引起了广泛关注。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一次简短的15分钟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小米汽车在全主动悬架、四电机技术、线控转向以及线控制动方面的研发进展。其中,悬架的“跳舞”功能和原地起跳能力尤为引人注目,但这些仅仅是智能底盘技术的一部分。
价格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直观的。虽然苹果在技术上有着显著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高昂的价格就直接等同于技术领先。同样,小米虽然在价格上更为亲民,但也不能因此就认为其技术不如苹果。在智能底盘领域,堆砌成本的全主动悬架是否代表技术的巅峰,同样值得探讨。
蔚来ET9通过香槟塔实验,生动展示了其全主动悬架SkyRide的出色性能。SkyRide的响应频率高达40赫兹,车身调节速度远超传统空气弹簧,能够迅速化解路面颠簸。比亚迪的仰望U8也采用了液压全主动悬架,并在仰望U9和U7上更进一步,基于悬浮电机实现了横纵垂三向控制的全面电动化。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预计也将配备全主动悬架。
然而,搭载全主动悬架的车型价格普遍较高,如蔚来ET9起售价80万,仰望U9更是高达160万以上,这使得这项技术目前仍属于阳春白雪,难以普及。相比之下,道路预瞄结合CDC和空气悬架的配置组合更为亲民,也更能满足主流大众的需求。
比亚迪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了全面的布局,通过云辇-C、云辇-A、云辇-P、云辇-X、云辇-Z等系列产品,实现了对不同价位车型的全面覆盖,并深入探索道路预瞄技术。比亚迪通过智能底盘域与智能驾驶域的深度融合,在悬架硬件条件一般的车型上,通过算法实现了舒适的驾驶体验,推动了科技平权。
比亚迪在智能底盘技术上的创新也体现在其独特的掉头技术上。无论是仰望U8的原地掉头,还是腾势Z9GT的圆规调头,以及方程豹豹5的豹式掉头,都展示了比亚迪在双电机、三电机、四电机技术上的深厚积累。四电机技术通过独立调节四个电机的扭矩,实现了更精细的矢量控制,能够应对各种极端场景。
然而,四电机技术的高成本限制了其普及。相比之下,基于双电机的矢量分配技术更具现实意义。腾势N7上搭载的CCT舒适控制技术、iCVC智能矢量控制系统以及iADC智能漂移控制系统,都是基于双电机矢量分配技术实现的,这些技术使得智能底盘的矢量控制更加亲民。
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驾驶域与智能底盘域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智能驾驶通过丰富的传感器为智能底盘提供增强感知,使其能够应对更复杂的环境。而智能底盘则为智能驾驶提供实时稳定的运动边界,确保车辆在全工况、全场景下的行车安全。这种深度融合使得智能底盘能够原生支持自动驾驶,为未来的出行带来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