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汽车行业内对本田与日产潜在合并的讨论如火如荼,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两大日本汽车制造商的融合之路虽充满挑战,但前景值得期待。合并后的本田-日产联盟,如果再加上三菱汽车,其规模或将跻身全球汽车制造商前三甲。然而,仅凭规模论英雄显然过于片面,合并的真正价值还需深入探讨。
面对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本田与日产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全产业链模式,学会在转型过程中适当放权。相较于依赖美国和本土市场,中国市场这片新能源的热土,或许能为它们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回顾历史,日本汽车工业在七十年代起步时,曾大量借鉴美国和欧洲的经验,并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如今,本田与日产在合并后,不妨也将目光投向中国,这里有两大机遇等待着它们。
首先,本田与日产在中国都拥有与东风汽车的合资公司。尽管当前东风旗下的合资品牌,如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面临一定的市场挑战,但东风的自主品牌却迎来了快速发展。在智电时代,东风不仅拥有先进的电池技术、智能化技术,还拥有对产业链的强大控制力。这些都可以成为本田与日产学习的对象,帮助它们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
其次,中国的智能化新能源市场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众多供应链厂商和技术方案提供商都愿意为车企提供解决方案。本田与日产在智能化、电动化时代的短板,除了电驱技术外,更在于智能化程度的不足。而这正是中国科技企业的强项,如华为、Momenta、百度阿波罗等,都拥有优质的科技解决方案。只要双方愿意开放合作,这些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帮助本田与日产提升产品竞争力。
对于本田与日产而言,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将是双赢的选择。一方面,中国科技企业希望通过与海外大牌厂商的合作,提升在全球供应链领域的地位;另一方面,本田与日产也需要借助中国企业的力量,加速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发展。
随着欧洲和美国的电动车渗透率不断上升,本田与日产在获得更大产品竞争力后,将有望在欧美市场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因此,本田与日产在中国市场的掘金之旅,或许比合并本身更能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与日产的合并与极氪与领克的整合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更像是为了应对行业压力而进行的抱团取暖,后者则是基于主动整合,寻求更高运营效率的明智之举。正如日产前CEO戈恩所言,本田与日产在产品上缺乏互补性,合并后很难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因此,面对新能源时代的挑战,本田与日产或许应该放下偏见,以东风汽车为桥梁,在中国市场寻求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土地上,本田与日产有望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共同书写汽车行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