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产业界,具身智能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热潮。这一概念由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提出,旨在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与环境互动,具备感知、规划、决策和执行能力。如今,具身智能已不再局限于理论探讨,而是逐渐走向实际应用,特别是在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从产品形态来看,具身智能的表现形式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人形机器人,还有轮式、四足、宠物等多种类型的实体机器人,甚至自动驾驶汽车也被视为具身智能的一种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国内已有超过十家车企涉足具身智能领域,既有小鹏、小米等新兴品牌,也有上汽、广汽、吉利、比亚迪等传统巨头。海外车企如特斯拉同样在这一领域积极布局。
除了车企,汽车供应链企业也纷纷加入具身智能的浪潮中。例如,博世、地平线、速腾聚创等企业都在该领域加大了投入。速腾聚创更是凭借其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深厚积累,为超过2600家机器人及其他产业客户提供了多种场景和任务下的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特斯拉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早在2021年的AI Day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宣布了人形机器人项目,并于次年发布了Optimus原型机。2023年12月,Optimus第二代亮相,通过视觉神经网络和FSD芯片提升了传感能力,能够完成灵活行走、下蹲起立、抓取物品等动作。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Optimus,未来将有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工作。
在国内,广汽、长安、小鹏、比亚迪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广汽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长安则计划在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小鹏推出了AI人形机器人Iron,已在广州工厂进行了生产实训,未来将应用于工厂和线下门店等场景。比亚迪则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机器人产品。
汽车供应链企业也在加速进军智能机器人领域。地平线拆分其机器人事业部,成立了地瓜机器人公司;速腾聚创则定位增量零部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机器人行业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据速腾聚创预计,明年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出货量有望突破六位数。
智能机器人赛道的火热吸引了众多技术大咖的加入。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与地平线前副总裁余轶南共同成立了维他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投身具身智能赛道。此前,已有多位自动驾驶领域的技术专家投身到具身智能行业中。
车企发展智能机器人具有多重优势。智能汽车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在运行逻辑和核心技术上存在诸多共通之处,如环境感知、自主决策等。这种一致性为二者在硬件和软件层面上的技术转移提供了可能。车企在应用场景上也具有天然优势,人形机器人可以应用于汽车生产车间,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然而,具身智能的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核心技术、成本控制、行业标准规范、落地场景以及供应链完整性和成熟度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待解问题。因此,车企在布局机器人领域时,需要注重方式方法,避免重复造轮子,联合具备相关产品和技术储备的企业共同布局,才能真正推动产品与技术向上走。
速腾聚创等供应商在助力车企更快“拿下”智能机器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速腾聚创通过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作为研发“母机”,不断沉淀可通用的硬件、AI软件、解决方案。其推出的Active Camera解决方案、第二代灵巧手Papert 2.0、力传感器FS-3D、直线电机LA-8000以及机器人域控制器DC-G1等产品,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全面且灵活的解决方案。
速腾聚创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其深入智能机器人赛道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平台公司,通过不断投入AI研发,建设超算中心、AI模型、场景数据等基础设施,开发大规模的数据闭环工具链,为各类机器人解决方案的开发提供高质量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