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入市节奏的进一步加快,电站企业或面临着电量和电价不确定的双重考验。电站技术创新,会成为这一复杂形势下的破局关键吗?
近日,山东省发文明确要求稳步推动新能源入市,并分类、逐步提高其市场化交易比例。文件显示,2025年到2026年,山东省新增风电项目可自主选择全电量或30%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新增光伏发电项目可自主选择全电量或15%发电量参与电力市场;2030年起,新增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面入市。新政的发布,让山东省成为全国首个明确新能源入市时间表以及短期入市比例的省份。尽管这只是地方性政策,但鉴于山东省作为新能源装机大省以及中国光伏第一大省的地位,此次新政的出台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窥见后续国家层面新能源入市政策的方向。
新能源加速入市 重构电站价值标准
过去,评价电站价值主要看发电量,发电效率越高,电站价值越大。但在新能源入市的背景下,这套标准明显已经不适用了,发电量最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电效益最大。就像在高水平赛事中,运动员的身体天赋不再是决胜关键,阅读比赛和执行战术的能力才更为重要。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就曾表示,新能源行业亟需用产品思维去重构产业的技术生态,将产业研发的重心从硬件端向应用端转移。
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全球新能源头部开发商阳光新能源率先行动,为行业提供了创新范例。在去年10月份,阳光新能源对外发布了新能源电站「魔方」技术平台,率先定义电站技术。董事长张许成在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行业正从设备技术主导转向电站技术主导,这要求产业上下游都需更具产品思维。
给电站装上“最强大脑” 阳光新能源聚焦电站技术
以产品思维为导向,聚焦电站技术创新,正是阳光新能源应对行业变革的核心策略。而在新能源加速入市的背景下,「魔方」平台的价值不断凸显,让电站不仅能发好电,更能用好电、卖好电。这其中,预测技术是一切的基础与关键。清华大学教授鲁宗相曾公开表示,提高预测能力是电站技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这也是「魔方」平台重点攻克的难题,以光伏功率预测为例,阳光新能源在传统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创新性融入了全时组件排布辐照模拟、实时阴影模拟、实时地表反射等能提高预测精度的信息,开发了机理模型与大数据模型融合预测技术,实现了预测精度达90%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
新能源入市背景下,电站如何“卖好电”成为更直接的现实问题。例如,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会导致交易电量与实际发电量出现偏差,使电站在市场中购买大量高价电量,大幅增加运营成本,甚至在局部时间段出现亏损。对此,阳光新能源开发了不同时间尺度下与应用场景匹配的电价预测技术、市场效益和损失建模技术,通过多模型和AI技术的应用,犹如给电站装上了超级算力大脑,在运行和交易环节中精准决策,合理分配仓位,充分利用每次市场交易机会提升经济效益。
数智化技术创新 助力电站全流程“降本增效”
新能源入市带来的挑战不仅局限于电站运营和电力交易环节,还对电站开发全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选址、评估到设计、建造,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成为关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发布的《2024中国光伏技术发展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数智化系统技术创新,赋能电站全生命周期降本增效,最终实现电站从规划到运营的全流程无人化愿景。
阳光新能源在这一领域同样有着深厚积淀。「魔方」平台背后的iSolarSim、iSolaoRoof、iSolarBP、iSolarTool等系列数智化软件,目前已有超1万用户,累计评估、设计电站超 100GW。就拿iSolarSim举例,该软件填补了国内光伏实景发电仿真技术的空白。发电仿真作为新能源电站技术的基建,直接关系电站投资回报,为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等关键环节提供有力技术支撑。SolarSim 基于海量数据库、自研核心算法与三维仿真模型,对光伏电站及周边地理信息进行全要素耦合精准仿真,使评估精度提升超2%;同时基于GPU千亿次光线追踪精准测算,大幅提高仿真效率,家庭、工商业光伏仿真仅需10秒,100MW山地光伏也只需10分钟,效率提升100倍以上。
新能源加速入市,行业有望迎来电站技术创新的“爆发期”。当下,产业研发的重心正逐步从硬件端向应用端转移,用户思维与产品思维已成为行业创新的重要导向。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新能源开发企业角逐市场的核心“武器”。作为拥有先进电站技术的新能源开发商,阳光新能源通过「魔方」技术平台为整个行业树立了优秀的创新样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新能源企业能够投身其中,共同推动电站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