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一个关于新能源汽车车身产品设计的概念验证中心正悄然引领着行业的变革。这个中心隶属于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旗下的重要创新平台。
该验证中心的研发负责人兰杰,是这一变革背后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地将原本需要70天甚至更长时间的55种整车内外饰产品设计概念验证周期缩短至了45天。这一壮举不仅得益于团队的专业技能,更离不开光机所长期以来在燃油车设计概念验证领域的深厚积累。
光机所自2000年起便涉足燃油车设计概念验证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手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崛起,光机所于2024年成立了新能源汽车车身产品设计概念验证中心,正式踏入新能源赛道。初入新赛道,验证中心便接到了一个大单:某新能源汽车主机厂要求对前后保险杠、仪表板、前端框架等55种整车内外饰产品进行批产工艺试制验证。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验证中心充分利用了光机所的技术储备。他们引入了3D打印、光学扫描等先进技术,结合数字化设计、仿真分析、高精度数控制造、三维光学检测等手段,实现了快速模具设计研发和工程样机(样件)小批量快速试制。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率和加工精度,使得验证中心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产品的验证工作。
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远比燃油车市场更为激烈。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迭代周期更短,通常只有1-2年,而燃油车的设计迭代周期则长达3-5年。这意味着验证中心必须不断学习和研发新技术,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车身部件往往更具原创性,这也给验证中心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一次验证工作中,验证中心发现某新能源车企设计的混动车型导油管存在喷射位置不准确的问题。这款导油管设计独特,重新开模制造的成本很高。验证中心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换导油管设计的建议,并给出了初步设计方案。最终,车企采纳了验证中心的方案,成功推出了新车型。
除了帮助车企解决设计问题外,验证中心还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发展。他们通过改变车身结构件的内部排列结构,选取新材料进行3D打印,用类似蜂窝状的结构来保证强度,实现了结构件的“镂空”减重。这一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验证中心已经接到了48单新能源汽车车身产品概念验证业务,服务了8家新能源车企。重庆的龙头新能源车企如长安、阿维塔、赛力斯等都与验证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些合作不仅为验证中心带来了更多的业务机会,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
兰杰表示,他和团队将继续努力学习和研发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新技术,加强与车企、材料供应商、市内外高校等各方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