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乘用车市场在2024年第三季度呈现出显著的波动。整体销量环比下降了17.2%,总量减至286.4万辆。这一下滑趋势不仅影响了纯电车和燃油车市场,尽管新能源车渗透率依然实现了1.7个百分点的增长。市场内部的分化同样显著,英国市场表现亮眼,销量增长了10%,挪威更是创下历史新高,瑞典也有所提升。然而,德国和法国两大市场却遭遇了显著的销量下滑。
从品牌系别来看,无一幸免于销量下滑的困境。欧系车领跌,降幅达到了25%,德系车紧随其后,下降了15.4%。中国品牌虽然在纯电车领域拥有较高的渗透率,但也受到了市场整体下滑的冲击,因此开始尝试引入燃油车型以拓宽市场。在这一背景下,奇瑞、小鹏、比亚迪等品牌实现了销量的环比增长,而上汽则出现了下滑。
市场要闻方面,奔驰集团近期宣布了一项重大战略调整,计划于2025年出售其欧洲直营公司。这一决策标志着奔驰将重心转向制造核心,缩减直营销售网络,重新聚焦于生产领域。此举不仅将对奔驰自身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波及整个欧洲汽车经销商市场,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变革与整合。
与此同时,比亚迪在德国市场的销售策略也进行了调整。自2022年下半年进入德国市场以来,比亚迪与多家经销商集团合作,但销量并未达到预期。因此,比亚迪于2024年9月回购了销售权,并计划到2025年底在德国建立125家经销商网点,以扩大市场覆盖。尽管这一策略可能与原经销商产生利益冲突,但比亚迪仍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在专题研究方面,代理制在欧洲市场的应用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推行代理制需要充分认识风险、清晰界定权责,并避免将成本转嫁给代理商。代理制在小型市场或品牌掌控力强的地区可能具有优势,但在其他市场则可能面临挑战。未来,代理制可能呈现多样化趋势,豪华品牌或掌控力强的品牌仍具有优势,但适用范围可能有限。混合模式或将成为发展方向,推动代理制与传统经销商网络的融合。
欧洲乘用车市场对中国车企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市场仍集中在拉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但在欧洲等成熟市场上实现突破对于实现全球化至关重要。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出口高质量增长的核心点,中国汽车产业在相关技术、成本、产业链等方面拥有优势,正处于试图打开欧洲市场的初级阶段。欧盟通过立法等方式推动了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尽管近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了反补贴关税,但长远来看,这并不会改变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
奥德思国际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与德国哲森管理咨询公司持续关注并分析欧洲乘用车市场动态。他们的报告涵盖了欧洲26个国家,包括欧盟(未含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EFTA(未含冰岛)以及英国。基于权威数据,他们深入分析了季度销量变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还有一张图片展示了欧洲乘用车市场的整体趋势,画面中交织着各种车型和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市场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