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则重大消息,东风股份(600006.SH)与东风科技(600081.SH)股价分别飙升10%和9.99%至涨停,东风集团股份(0489.HK)更是大涨25.7%,同时长安汽车(000625.SZ)股价也上扬4.7%。这一系列股价异动背后,隐藏着一场可能重塑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重组风波。
事件的起因可追溯至2月9日晚,东风汽车、东风集团股份及长安汽车几乎同时发布官方公告,宣布其控股股东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商讨重组事宜。消息一出,东风与长安两大汽车央企即将合并的传闻迅速在业界传开,若此次重组得以批准,中国或将诞生一家前所未有的汽车巨头。
对于此次重组,尽管具体细节尚未浮出水面,且控股股东或将发生变动,但一个不变的事实是,无论重组形式如何,最终的实际控制人仍将是国资委。此次重组背后,折射出的是两大央企在汽车业务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与迫切变革需求。
从数据上看,2024年长安汽车目标销量280万辆,实际完成268.4万辆;东风集团则设定了320万辆的目标,但最终仅售出248万辆。表面上看,两大车企的总销量相加超过500万辆,似乎足以撑起中国最大车企集团的称号。然而,销量数字背后却暗藏玄机。
以东风汽车集团为例,其2024年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11.5%,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东风本田等合资品牌销量更是分别下滑12.7%、13.5%和29.2%。长安汽车亦面临盈利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4%,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63.78%。
面对销量与盈利的双重压力,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价格战,两大央企巨头不得不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通过重组实现优势互补、整合产业链资源、加大研发投入以降低采购成本,成为应对未来淘汰赛的关键策略。
然而,重组之路并非坦途。品牌重叠问题首当其冲,东风与长安各自拥有多个新能源车品牌,如何避免资源分散和内耗,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人事融合与地域差异也是重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挑战。东风集团总部位于武汉,而长安汽车的大本营则在重庆,两地文化与管理风格的差异,无疑将增加重组的复杂性。
更为关键的是,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长安汽车已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明确提出将在2026年实现全场景L3级自动驾驶,2028年进一步实现L4级自动驾驶,并宣布不再开发非智能化产品。东风汽车亦在智能化领域积极布局,以期在重组后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尽管挑战重重,但两大巨头重组求变的决心无疑为业界带来了新的希望。面对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的强劲势头,东风与长安能否通过重组实现逆风翻盘,仍需时间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