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复旦新突破!新能源车电池寿命大幅延长,续航焦虑成过去式?

时间:2025-02-17 14:20:5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新能源汽车领域长久以来一直面临着一个棘手问题:高昂的电池更换成本与有限的续航里程,尤其是冬季续航的大幅缩减,成为了许多车主心中的痛,也阻碍了传统燃油车车主向新能源车的转型步伐。然而,这一现状或将迎来历史性转变。

众所周知,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容量下降至80%以下时,更换新电池便提上了日程。但不同于更换手机电池那样简单经济,新能源汽车动辄二三十万的售价,使得其电池更换费用也水涨船高,高达数万元,甚至对于某些高端品牌而言,这一费用几乎可以再买一辆新车。因此,不少车主只能无奈选择报废或拆卖零件。

但复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为这一难题带来了曙光。研究团队发现,如果能精确补充锂电池损失的锂离子,便能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基于这一理念,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类似“药物”的锂载体分子,通过注射方式向电池中补充锂离子,仿佛为锂电池注射了一剂“强心针”。

这剂“强心针”的效果究竟如何?据报道,经过注射补充锂离子的锂电池,在经过12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接近新电池的性能。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修复方法的成本极低,不到电池成本的10%,且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池,包括方壳、圆柱和软包电池。

这一技术的意义深远。首先,12000次的充放电循环,即使每次续航里程仅为300公里,总里程也能轻松突破百万公里。这意味着,如果按照每天充放电两次的频率计算,电池的使用寿命可达18年左右,彻底解决了新能源车主对电池续航的焦虑。对于计划换车的车主而言,二手车的残值率也将大幅提升,不再因电池问题而被迫低价出售。

从环保角度来看,全球每年产生数百万的废旧锂电池,其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同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锂矿资源正被快速消耗,预计仅够开采50年。而复旦大学的这项电池修复技术,能够实现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至少减少90%的电池垃圾,有效解决电池污染问题,并延缓资源枯竭。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各国企业正竞相研发新技术,如欧洲企业押注固态电池技术,日本丰田则致力于氢能源汽车。而中国在锂电池修复技术上的突破,不仅掌握了这一领域的话语权,更有望引领全球产业链加速向中国靠拢。这一技术的革新,不仅适用于新能源行业,也为半导体、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了新的启示:新技术的革新并不一定意味着全盘推翻,有时修修补补同样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面对这一技术革新,你是愿意为旧电池“打一针”花费几千元,还是直接更换新车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