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我国科学家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研究获重大突破!

时间:2025-02-20 14:08:3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我国科学家在集成光量子芯片领域取得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成就。近日,《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由我国科研团队主导的研究成果,该团队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基于集成光量子芯片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簇态。

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我国在光量子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关键性进步,填补了采用连续变量编码方式的光量子芯片的关键技术空白。专家们认为,这一成果为光量子芯片的大规模扩展及其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项研究是由北京大学教授王剑威、龚旗煌以及山西大学教授苏晓龙等带领的团队共同完成的。他们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创新性地发展了连续变量光量子芯片的调控技术,以及多色相干泵浦与探测技术。通过这些创新技术,他们成功地实现了确定性、可重构的纠缠簇态制备,并对簇态纠缠结构进行了严格的实验验证。

王剑威教授介绍,量子比特可以通过离散变量编码和连续变量编码两种方式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然而,以往为了制备出高保真度的量子比特,通常采用基于单光子的离散变量编码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在量子比特数增加时,成功率会呈指数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采用了基于光场的连续变量编码方式,成功破解了制备量子比特和量子纠缠的“概率”难题,首次在芯片上实现了量子纠缠簇态的“确定性”产生。

这一创新性的成果得到了《自然》杂志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审稿人认为,这项工作首次在光量子芯片上实现了多比特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是光量子信息处理领域可扩展性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研究团队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光量子芯片技术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全球量子科技竞争中赢得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团队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彰显了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实力。

随着量子科技的不断发展,光量子芯片作为量子信息处理的核心器件之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无疑将为全球量子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这一成果也将为我国在量子计算、量子网络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科学家将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更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