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手车交易市场中,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介入已成为常态,全国约70%的市场依赖此类服务来出具评估报告,确保交易的透明度。然而,仍有部分商家存在不规范操作,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投诉部主任傅铮指出,近年来二手车交易纠纷频发,主要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商家隐瞒车辆的真实行驶里程、隐瞒泡水或重大事故记录,以及合同问题,如未签订合同或合同中存在不公平条款。针对这些问题,消费者需采取相应措施来保护自己。
对于车辆行驶里程的核实,是避免纠纷的关键一环。商家篡改里程数或提供虚假信息,不仅误导消费者,还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应仔细核对车辆的行驶里程,结合品牌、颜色等因素,全面考量。在线上购车时,务必实地考察车辆状况,确保实物与描述相符。
二手车交易中,车辆的外观与内饰检查同样重要。一些商家会将事故车或泡水车伪装成普通二手车出售,这些车辆即使经过维修,安全性能仍可能受到影响。消费者应仔细检查车身锈蚀、内饰霉味和水渍等迹象,同时查阅车辆的历史记录和鉴定报告。试驾时,应选择多种路况,以全面评估车辆性能。
签订正规买卖合同并妥善保存交易凭证,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部分消费者因信任商家或法律意识不足,未签订书面合同,导致纠纷发生时证据不足。一些合同中存在由商家单方面拟定的不公平条款,限制了消费者的权益。因此,消费者应与商家充分沟通,坚持签订包含车辆状况承诺的书面合同,并妥善保存所有交易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傅铮还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二手车时,应选择正规企业交易,通过正规渠道选择二手车交易市场、独立经销商、大型电商平台或4S店。购买前,应查询企业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等合法资质和诚信记录,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