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私募基金界,核心投研人才的流动再次引发关注,这次是量化投资领域的一位重量级人物选择自立门户。葛陈亮,前知名量化私募天演资本的研究总监,近期创办了上海正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量化投资策略。
上海正合于2024年底成立,并于今年2月14日正式完成登记。这家私募基金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且已全额实缴,由葛陈亮全资控股。公司目前有5名全职员工,其中4人已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尽管目前管理规模在0至5亿元之间,但上海正合正积极扩大团队,通过猎聘网等渠道招聘高频研究员,提供的月薪范围在2.5万至4万元。
葛陈亮的职业生涯亮点丰富,他在加入天演资本后,从资深量化研究员一路晋升至研究总监,为天演资本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演资本,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量化私募巨头,目前管理着超过300亿元的资产。然而,葛陈亮选择在2024年底离职,并迅速创立了上海正合,继续他在量化投资领域的探索。
上海正合的合规风控负责人卢敏祺同样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她曾在多家金融机构担任合规风控职务。上海正合旗下还有多名来自知名私募和银行的专业人士,共同构成了公司的核心团队。
在招聘高频研究员时,上海正合明确列出了工作职责,包括进行A股市场日内程序化T0策略的回测研究和实盘落地、股指或商品期货市场的程序化高频策略研发、实盘策略表现的跟踪分析以及策略优化建议等。这表明,上海正合正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其量化投资策略体系。
量化私募领域的人才流动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私募机构开始调整投研团队架构,部分投研人员因个人职业规划或公司发展方向不符而选择离职。葛陈亮的离职和创业,无疑是这一趋势的又一例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葛陈亮外,还有其他私募高管和投研核心人才也选择了自立门户。例如,运舟资本的前任总经理、创始合伙人之一陆文俊,在离开运舟资本后,也创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兴乾基金。兴乾基金同样专注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由陆文俊和另一位资深资管人士王成共同持股。
陆文俊的离职和创业,也反映了私募基金界高管和投研核心人才的流动性。在私募基金行业,个人能力和职业规划往往成为决定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一些高管和投研核心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和资源后,会选择自立门户,以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职业成就。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才流动和竞争将愈发激烈。对于私募机构而言,如何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将成为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对于离职创业的高管和投研核心而言,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将成为他们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