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明尼苏达博士生被指用AI写考试论文遭开除,反诉索赔近千万,导师力挺学生

时间:2025-02-22 14:02:40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近日陷入了一场由中国籍博士生杨海山引发的法律纠纷。杨海山对校方指控其在考试中违规使用AI工具完成作答表示否认,并已正式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总计133.5万美元,同时要求撤销开除决定并公开道歉。

事件的起因追溯到2024年夏天的一场考试,当时杨海山在摩洛哥远程参加了这场考试,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三篇小论文。尽管允许使用笔记、报告和书籍,但明确禁止使用AI工具。然而,校方认为杨海山的论文中出现了AI代笔的痕迹,包括课堂上未涉及的概念、不常用的缩写词以及缺乏个性的写作风格。为了佐证这一指控,校方还将相同的试题交给ChatGPT回答,发现结果与杨海山的作业高度相似。

杨海山对此坚决否认,他认为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ChatGPT与他从相同的材料中引用了表述,并指出教授们可能也编辑了ChatGPT的回答,使得AI生成的答案与他的答案相似度更高。他坚称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AI工具,并指出自己日常写作与科研工作中虽然会使用AI工具来纠正语法错误和撰写研究代码,但在考试时严格遵守了规定。

杨海山的导师Brian Dowd对他的遭遇表示强烈支持。Dowd教授在致委员会的一封信中称赞杨海山是他所见过“读书最多”的学生,并表示在他从教的几十年以来,从未见过学校对一位学生有如此强烈的敌意。他质疑学校对学生使用AI工具的指控是否公正,并认为杨海山的学术能力无需借助AI工具也能通过考试。

杨海山来自中国福建省,是村里的第一个获得奖学金前往欧美学习的人。他在南京师范大学获得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又在犹他州立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明尼苏达大学继续攻读另一个博士学位,希望能在学术界留下自己的足迹。然而,这次指控不仅让他失去了学生签证,还给他带来了情感上的痛苦和职业上的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杨海山第一次陷入AI工具使用的争议。2023年10月,他曾因在一门课程的作业中使用AI润色而被警告。尽管当时因为证据不足而未被追究,但这次事件也成为了校方此次指控他的一个参考。然而,杨海山坚称自己只是在作业中使用AI检查了英语写作,并未使用AI回答问题。

明尼苏达大学涉事的四名教授虽然尚未公开表态,但他们向学校提供了杨海山使用AI工具作答的依据。这些依据包括答案异常长、写作风格结构化、使用大语言模型常见的措辞以及内容非标准但出现在ChatGPT的输出中等。然而,杨海山对这些指控表示异议,并指出教授们可能修改了用于与他比较的AI回答,使得输出结果更加相似。

杨海山还指出,学校在处理此事时存在不公平之处,听证会过于依赖“修改后的ChatGPT证据”。他要求学校撤销开除决定并赔偿损失。在申诉被驳回后,他选择将此事诉诸法律。

这起事件再次引发了学术界对AI使用的争议。尽管AI在生物学、药物发现等领域的探索接受度较高,但直接使用AI代笔或根据提示词生成文章的行为仍存在诸多争议。国际期刊对AI使用的规定也在逐渐放宽,但仍要求作者必须对AI内容负责并披露AI工具的使用。然而,在国内,各大期刊对AI使用仍持谨慎态度,不少高校也在毕业论文的审查环节中加入了AI率的考核。

杨海山事件无疑给学术界敲响了警钟,提醒人们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争议。如何规范AI在学术界的应用边界和伦理规范,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