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与华为的合作终于在2月21日尘埃落定,双方正式宣布将携手造车。这一合作消息通过上汽官方发布的签约现场图片得以确认,图片中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和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分别代表两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标志着上汽与华为将采用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的全新界面——“尚界”也正式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双方高层曾发表过一些看似矛盾的言论,上汽方面表示“与华为合作是失去灵魂”,而华为则声称“已无更多资源,四界已满员”,这些言论一度让人对双方的合作持怀疑态度。然而,面对现实的挑战,双方最终选择了放下分歧,携手共进。
上汽集团近期在销量和业绩上均面临压力,这一背景也促使了此次合作的加速推进。几天前,上汽乘用车发生大规模人事调整,超过60位中高层干部被任免或调动,涉及荣威、名爵、飞凡三大品牌及多个关键部门。官方表示,此举旨在优化管理结构、提升运营效率,以应对新能源转型的挑战和销量下滑的问题。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认为,上汽选择与华为合作,与其当前的处境密切相关。上汽去年的销量被比亚迪超越,且比亚迪全部为新能源汽车,而上汽仍有大量燃油车,这对其造成了巨大压力。上汽在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方面存在短板,自己成立的智驾公司效果不佳,而华为在这方面表现突出,拥有成功的案例和销量。
尽管上汽在合作中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但从“尚界”的名称和logo设计来看,上汽并未完全放弃自己的品牌灵魂。“尚界”取自上汽的“上”字谐音,logo中也融入了SAIC元素,体现了上汽对品牌灵魂的坚守。
在智能化时代,上汽一直在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去年11月,上汽智己宣布与英伟达和Momenta合作,推出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此次与华为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上汽在赛马机制下的另一种选择。通过与不同合作伙伴的合作,上汽旨在加速智能驾驶产品的迭代升级。
华为方面也有着自己的野心。华为一直梦想成为中国的博世,尽管不直接造车,但希望成为与德国博世一样重要的全球汽车供应商。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搭载华为智驾系统,华为智驾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上汽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无疑是华为“朋友圈”中的重要成员。
据悉,上汽与华为的合作车型将重点开拓17万至25万元的价格区间,以弥补鸿蒙智行在该价格区间的空白。首款车型将基于上汽旗下飞凡汽车的原有产品进行开发,主要变化在于与华为的电子电气架构及智能技术的融合。这一市场潜力巨大,对于鸿蒙智行销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还具有重要的国际化意义。上汽在海外市场表现强劲,而华为的鸿蒙智行车型也已进入多个海外市场。双方的合作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