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人工智能(AI)生成的食品图片为何有时会让人感到不适,这一发现引发了关于AI在广告领域能否取代传统食品摄影的广泛讨论。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AI在图像生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食品图片也不例外。尽管一些AI生成的食品图像栩栩如生,足以让人垂涎,但也有一些图像却让人感到奇怪、不舒服,甚至产生反感。
据医疗新闻网站报道,一项即将在《Appetite》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向95名参与者展示了包括真实食品照片、存在瑕疵的AI生成食品图片、明显不真实的AI食品图片以及腐烂变质食物图片在内的38张图片。参与者需要对这些图片的怪异感、温暖感和真实感进行评分,并填写一份关于自身食物新奇恐惧症的问卷。
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存在轻微瑕疵、不够完美的AI生成食品图片最容易引发观看者的不安情绪。相反,高度不真实的AI食品图片和真实的食品照片则被认为更加令人愉悦。这一发现表明,人类大脑对于明显真实或明显虚假的食品图像有着更高的容忍度,而对于那些看似真实却又存在细微差错、不够协调的图像则难以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还发现,食物新奇恐惧症程度较高的人群更容易对有瑕疵的AI食品图片感到不安。一个令人意外的发现是,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的人倾向于对AI生成的食品图片给予更积极的评价。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I生成食品图片引发不适的原因,也为广告商在选择使用AI生成图像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未来,如何平衡AI图像的真实感和观众的接受度,将成为广告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