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豪华车市场的领头羊奔驰,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激烈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一系列裁员消息更是将其困境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据媒体报道,奔驰中国计划进行大规模裁员,波及范围主要集中在金融与销售体系,裁员比例高达15%。尽管公司提供了高额的N+9赔偿方案,以及未及时入职新公司仍可领取后续工资的“缓冲”政策,但这些看似优厚的条件,实则难以掩盖奔驰面对市场变革的无奈与挣扎。
对此,奔驰中国官方回应称,业务整合与削减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部分员工的岗位安排,同时强调将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提升运营效率并精简业务流程。然而,明眼人都清楚,奔驰此举的背后,是业绩下滑,特别是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严峻现实。
作为奔驰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区在2024年的业绩下滑如同一记重拳,直击奔驰的心脏。数据显示,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同比下滑7.8%,乘用车销量更是下滑7.3%。同时,中国区营收同比下滑8.5%,对奔驰整体业绩造成了巨大冲击。全球范围内,奔驰的销量和营收同样出现下滑,市场份额逐渐萎缩。
在中国市场,国产新能源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着传统豪华车市场的格局。国信证券的数据显示,2024年外资豪华品牌销量下滑,而自主中高端品牌市场份额却持续上涨。蔚来、理想、问界等新能源品牌凭借高性价比的产品、快速的技术迭代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迅速抢占市场,对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构成了强烈冲击。
在产品方面,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智能化、性能以及价格上均展现出明显优势。例如,问界M9搭载的华为ADS 3.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让驾驶更加轻松安全,而理想L6则以亲民的价格提供了高端配置。这些品牌在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科技特性的需求上,显然更加得心应手。
与此同时,奔驰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上的步伐显得相对缓慢。EQ系列车型由于采用“油改电”技术路线,存在续航短、电耗高等问题,市场口碑不佳。而在智能化赛道上,奔驰自研的MB.OS系统开发滞后,与国内车企的快速突破相比,差距日益明显。
面对市场变革,奔驰并非毫无作为。公司延长了燃油车生命周期,推迟了部分燃油车型停产计划,并计划从2025年开始发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新车攻势。然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超预期,国内新能源车企早已抢占先机,构建起完善的产品矩阵和技术优势。
在消费者层面,年轻群体逐渐成为购车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更加重视汽车的智能化体验,对于新兴事物的接纳度更高。这一变化使得传统豪华品牌如奔驰在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上受到严峻挑战。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中,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若不能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恐怕将被时代的车轮无情碾压。然而,传统豪车品牌仍拥有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技术储备,关键在于能否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同时,实现市场与技术的双重转型。